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南京市金华商会党委:倾力打造“红领婺商”品牌 牢牢把握商会发展方向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4-06-25  

一、案例背景

南京市金华商会成立于2009年9月,现有会员企业315家。商会于2012年8月成立党支部,2019年3月经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党委,目前党委下辖18个支部、138名党员。

南京市金华商会在南京、金华两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业务机关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党建”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新方法,一步步作答党建之问,一步步破解会建之难,不断擦亮“红领婺商”党建品牌,牢牢把握商会发展方向,取得了党建会建同频共振的效果。

商会三次荣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获得江苏省工商联、南京市工商联“商会党建工作示范点”“四好商会示范点”荣誉以及江苏省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高云龙,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以及省委社会工作部先后调研商会工作,对商会党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实践经验

如何破解“两新”党建“难”?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书记彭江平:选拔一位敢抓善为有担当的党组织书记;打造一个增强民营经济人士“四信”的工作阵地;编织一张服务联系会员企业的组织网格;建立一条亲清政商关系的联系纽带。

【实践案例】

南京市金华商会建会10年多来,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先后提炼、打造了“四项工程”“老彭工作室”和“书记体验课堂”三个亮点,取得了党建会建的同频共振效应。

打造“头雁”队伍。充分发挥“老彭工作室”在带教培养、创新示范、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优先发展商会班子成员、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中青年科技人才入党。商会现有18名支部书记中有13人在商会入党。

集聚“头雁”力量。为集聚头雁智慧,商会经常举办“书记沙龙”,组织“会战”攻关,破解党建难题,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每人每年还必须实施一个优质书记项目。

班子互融、交叉任职。9名党委成员全部是商会常务班子成员,为推动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四服务”意识。紧扣服务党员、服务会员、服务商会、服务发展这一要旨,商会在服务会员成长、助力企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让会员的心离党更近,也让党组织的感召力变得更强。

书记不是“一把手”,党建工作怎样才能有为有位?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副书记、泰姆仕公司党支部书记虞青岩:书记要正确把握“主角”“配角”“有为”“有位”的辩证关系,具备涵养才能的底气和担当奉献的勇气,彰显党建工作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

双星支部书记沈春平:企业党组织书记要善于用好“五个权”:企业发展建议权、重大事项把关权、党务工作决定权、重要人员推荐权、违规操作否定权。

【实践案例】

3名工人、3间租用的临时工棚、3台塑料件加工设备,南京双星塑料模具有限公司从“3+3+3”起步,历经26年的艰难奋斗,实现了从“小作坊”向企业集团的跨越。如今,以南京双星塑料模具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成立的天笑集团,年产值已达10亿元,交纳税收8000余万元。企业从2007年成立党支部开始,始终紧扣“三个突出”,坚持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得到了出资人的充分认可和全力支持。

突出党员在治理结构中的管理地位。从总经理、行政副总、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到4个中层管理部门的部长等重要岗位均由党员担任,党员在中级以上职位任职占比90%。

突出党员在创新创优中的主体地位。各部门、班组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党群结对帮扶组、党员创新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

突出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党支部主导人才选拔,优先发展技能人才入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一年成长、两年成材、三年成骨干、四年挑大梁。

如何提升“三会一课”的到课率和长效性?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委员、南方时代党支部书记吴灵荣:“三会一课”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规定动作”,从制度层面来讲,不允许找借口、打折扣。

宏业党支部书记彭鹏:“刚”“柔”并举、“活”“实”融通是商会提升“三会一课”到课率、长效性的有效途径。

博诺党支部书记张薇:“三会一课”应以“靶向施策”提升感染力,以“磁场”效应激发新活力,使无形制度变为有形抓手。

【实践案例】

用好“诫勉机制”。商会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规定每次学习有签到,请假必须向书记书面申请,出差、生病要出示证明,缺席要补课,全年超三次(含三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要诫勉谈话。

抓好“微学习”。针对商会党员分散,党组织活动“难集中、难统一、难坚持”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在微信党建群开辟以“微分享”“微测试”“微交流”为形式的“微学习”平台,把党员“零散”“业余”的时间运用在“微端”,把“三会一课”落实在“指端”。

过好“特色党日”。每年“七一”,商会党委都要隆重举办精彩纷呈、富有特色的党日活动。在2020年抗击疫情中,商会以“战疫情促复产,‘365’行动争先锋”为主题,举办了“抗疫有我”“抗疫故事分享”“我们是抗疫先锋”诗朗诵和“抗疫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活动。

流动党员如何才能“流而不失”?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委员、天泽党支部书记韦家豪:流动党员管理应避免将其作为编外客体,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增强归属感、责任感和组织观念。

浙武商党支部书记廖宏建:流动党员管理要坚持从严管理与关怀服务、激励引导相结合,使其切身感受到“离乡不离党”,永葆党员风采。

【实践案例】

“亮明身份,编入组织,一视同仁,发挥作用”+“五同”管理法(同学习、同亮相、同活动、同履职、同表彰)。

验明身份同认定。编制流动党员转入(转出)流程图,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和身份确认管理制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到流动党员管理“有章可循”,“流”而不失。

纳入组织同培养。建立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建立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更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履职尽责同评议。流动党员在组织生活、党日活动中享受在编党员同等政治待遇,一起参加五星级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

一视同仁同关怀。推行“资源共享、书记包联”机制,对流动党员实行无差别化服务,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子女教育、工作等核心问题上用心用情做优服务。

发挥作用同表彰。激励流动党员“流”有所为,在党组织重大事项表决、党内选举时享有建议权、推荐权,在评优评先中与在编党员同等待遇。

如何破解党建会建“两张皮”?

【书记视角】

商会综合党支部书记叶丽雅:“党建与会建不能两张皮,必须紧紧把握企业的经济属性,把企业经营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把企业管理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点。”

【实践案例】

党建目标与商会发展方向相融合。着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擦亮党建品牌,把党建引领与商会发展、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

党建活动与服务会员企业相融合。党委成立“三委一中心”“七个行业专委会”服务机构,建立“七项服务机制”;党委班子成员按籍贯分片包联同乡籍会员企业,商会每月组织专家顾问团走进企业开展“三送”(送政策、送资源、送服务)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量身定制惠企“礼包”;运用“会长碰头会”“会员企业商品对接会”等集聚效应,推动“抱团”发展;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先后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优化营商环境书面提案10多个。

党建联建与资源共享相融合。以党建联建形式拓展“朋友圈”,与工信、税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校、银行、兄弟商会等建立密切联系,助力会员企业互通有无、共享共赢。

党建文化与企业形象塑造相融合。通过开展关爱职工、慈善捐助等活动,培养企业家义利并举、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企业美誉度。

如何提高书记的工作艺术?

【书记视角】

雄鹰党支部书记葛德源:党支部书记要当好四个角色:善于“疏导人”,勤于“开小灶”,敢于“唱黑脸”,要下“及时雨”。

联威党支部书记蒲光辉:党支部书记只要与全体党员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工作就会顺当的多。

宁枫党支部书记孙洪川:党支部书记要善于营造党建气氛,注重情景交融,让党建工作不再枯燥乏味,切实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

【实践案例】

书记“朋友圈”、书记“直通车”、书记“谈心屋”、书记热线、书记走访日、书记联系点……这一个个党建工作的“新事物”,都是南京市金华商会基层党支部书记结合各自企业实际情况,再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之后,推出的特色工作方法,而且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就是两个字——走心!先让党的精神深植自己心中,再带着这种信仰,走进基层党员的心。

在商会各支部书记的微信中,都有一个特殊的“书记朋友圈”,不仅为支部的每个党员作出了不同的备注,将党员的情况、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进展等一一标注,还标注了自己必须与党员定期交流的时间和话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交流之后,商会各支部还会及时记录沟通重点和主要进展,对党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也会及时跟进,形成闭环;不仅和自己支部的党员随时互动,也经常与商会内其他支部书记以及兄弟商会支部书记深入交流,相互取经。

如何摆脱党建工作“老三样”?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委员、创想公司党支部书记孔祥君:“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摆脱开会学习读报纸、党日活动穿马甲、文体娱乐唱红歌”的传统路径,应积极探寻创新模式,丰富党建载体和工作内涵,让党建成为铸魂补钙的“补给站”,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腾翼党支部书记孙洪朋:书记既要勇担当,甘奉献,又要有“两把刷子”;既要有“干实事”的拼劲,又要有“干成事”的能力。

东博星公司党支部书记葛琳琳: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体现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打造“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党建品牌。

【实践案例】

不少党务工作者深有体会,党建工作容易枯燥、跑题。“枯燥”说的是党建活动仅限于“学讲话”、读报纸、念政策的“老三样”;“跑题”说的是党建活动主题的选择过于随意,缺少党味。商会党委用“新三气”改变“老三样”,取得较好成效。

接地气,讲好党员故事。从身边人、平凡事中发现“闪光点”,通过“党建微平台”“会员qq群”等载体,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事例宣传党员典型,感染带动群众。

提正气,使党建工作“有意思”。拨出专项经费统一策划、布展18个支部的党建阵地,让阵地成为每个支部、每位党员发声的园地、互动的天地。此外,商会每年在征集基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一次红色之旅,“七一”前夕举办一场特色党日活动,为新党员举办集体宣誓,有效增强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庄严感和参与感。

聚人气,提升会员、企业获得感。商会坚持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三委一中心”服务机构、搭建“会企直通车”“资源信息互联共享平台”等载体,积极为会员答疑释惑,排忧解难。

如何提升党建工作“获得感”?

【书记视角】

商会党委委员、江计党支部书记陈向东:党建与会建不能“两张皮”,应把握企业的经济属性,把企业经营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把企业管理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点。

宏略党支部书记王士昀:党建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务“虚”,最能体现书记水平的是如何把“虚”功做实,提升党员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党员和群众从“被动参与”到“被吸引”“被感动”的转变。

宏观党支部书记龚昊: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作用力来源于服务,必须把成效体现在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管理提升上。

【实践案例】

“获得感”应该是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对于商会发展而言,获得感就是党建会建的融合发展、齐头并进。

会长碰头会。商会党委班子成员坚持走访企业常态化,按照原籍所在县市划分片区,包联同乡籍的会员企业。每季度一次的“会长碰头会”不仅开展理论学习、时政解读,还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交流、把脉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家座谈会。党委每年召开多次企业家座谈会和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会,及时将收集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和意见,形成书面提案递交给上级有关部门,例如:《关于我市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建议》《行政执法中应慎用“罚款”》等10多项提案都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闭环”处理。

商品对接会。与兄弟商会联手举办企业商品对接会,与在宁金华籍博士联谊会结成合作联盟,与多家银行签订授信协议,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邀请税务机关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帮助40多家小微企业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100多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商会快速搭建“防疫物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守望相济互动平台”,助力企业克服防疫物资及资金紧缺、产品积压等难题。

党员企业家应该怎样履行社会责任?

【书记视角】

金华商会党委书记彭江平: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更多体现在诚信经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税收、保障职工权益上,这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商会党委委员徐红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责任是助力企业创造财富,首要使命是引领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实践案例】

商会党委书记、会长彭江平也是江苏宁枫投资发展集团的董事长,把践行社会责任贯穿于党建全过程,探索出“把握‘三个向’、聚焦‘三个多’、发挥‘三个力’”的党建新路子,并因此点燃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引擎”。集团连续6年获评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获全国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企业”称号。

把好“三个向”: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从招聘、培训的第一关开始,集团就注重培育员工的社会责任理念。员工入职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凝聚共识。迄今,集团旗下已成立党支部5个,党员总数26名,发展新党员16名,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均为100%。

聚焦“三个多”:在关爱职工上多用情,在服务客户上多用心,在企业发展上多用力。在企业多年的关怀培养下,员工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企业克服重重难关,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保护好员工利益,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也让每一位员工将“诚信”反哺社会,守法经营、取信客户,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挥“三个力”:引领力、形象力、发展力。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设立了1500万光彩事业基金,参加南京市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企帮万户”工程和家乡“五水共治”工程。荣获市委统战部“光彩事业贡献奖”,被浙江省工商联评为“抗击新冠疫情先进浙商企业”。

商会党组织如何助力基层治理?

【书记视角】

金华商会党委书记彭江平:商会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实践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是商会服务基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南京市金华商会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做到“四个主动”,扎实推进商社共建,服务基层发展。

主动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党建资源优势,积极承担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观摩、培训、党建联盟沙龙活动等;与蒋王庙社区、板仓社区建立共驻共建关系,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彭江平书记为街道干部、社区党员上党课两场。

主动服务社区发展。积极加入街道党建联盟,面向社会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外卖小哥驿站,定期开展汽车免费检测保养进社区等服务;联合开展“聚力玄武”招商推介、“一老一小”关爱扶困、“绿色环保伴我行”“抗疫有我”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主动参与社区民商事调解,助力基层治理。

主动参与“万企联万村”行动。发挥会员企业“商超”产业“主力军”优势,与阳江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投资考察和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帮扶活动;商会关工委与阳江镇中心学校开展“乡村振兴圆梦助学”活动,为20名学生捐赠助学金4万元。

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商会设立了“五个爱心基地”,每年发动党员捐款,深入到社区环卫站、敬老院、自闭症儿童特别教育学校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商会企业家共向抗疫一线单位捐款捐物共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