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位于“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土于此。油坊是典型的涉农社区,既有老村民、厂矿居民,也有数字大道沿线高端楼盘陆续交付入住的科技人才、年轻白领等,居民诉求多元。社区聚焦传统文化,以居民喜闻乐见的非遗技艺为切口,创新“不一样的非遗”文化治理品牌。
2024年1月“不一样的非遗”馆获评“江苏省非遗传承人孵化空间”称号,7月油坊社区入选首批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共建社区。
党建引领强基础,让非遗驶入“党建+”中心路
社区建立“燕子书记工作室”,针对群众反映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问题,打造全国第一家体量最大的社区非遗馆。将传统文化同“三会一课”相结合,搭建多元化理论、沉浸式实境、数字化网络等课堂,一年来组织开展“一针一线诉深情”“竹韵诵党恩”等主题活动20余场,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社区坚持“抱团式发展”理念,与南京市巴中商会、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党委等近30家共建单位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推进油坊的非遗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促进“不一样的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
文创研发亮特色,让非遗走出“文创+”焕新路
社区充分撬动群众力量,用心打磨“非遗课程包”,初步实现产、学、研一体的良性循环。鼓励社区年轻白领、科技人才等群体,参与设计“不一样的非遗”logo、套章等文化衍生品,将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动漫等元素融入手拎袋、卫衣等产品,进一步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今年以来,社区通过展、演、传、教、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国潮四季”主题展、非遗文化手工体验等活动50余场,覆盖20000余人次。
搭建平台促发展,让非遗迈进“就业+”幸福路
社区邀请非遗大师对困难家庭集中开展培训,手把手教授金箔杯、金箔葫芦等手工艺品制作方法,至今已培养20余名特色物产传承人。社区积极链接企业、图书馆等资源,拓展线上渠道,助力引流销售,帮助困难居民通过非遗技艺增收创收,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数万元。社区“不一样的非遗”馆吸纳残障群体、困难群体为讲解员,开设“非遗幸福课堂”,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塑造向上向善的社区精神,引荐特色物产传承人带着“绝活儿”走进小区、小学、书店10余次,不仅拓宽就业舞台,更是为非遗技艺的传播注入新动能。
力量汇聚增福祉,让非遗照亮“志愿+”善治路
依托“不一样的非遗”品牌,发掘居民骨干,组建“传承志愿服务队”。一年来,社区持续开展环保、安全等各项特色志愿服务,参与人次达5000余人次。社区孵化“超人妈妈”自组织,由全职妈妈运营亲子服务和文化传承项目,培育“阳光守望”自组织,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将非遗“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建立“四步议事法”,通过“不一样的非遗”项目,先后完成凉亭改造、篮球架出新、暖心图书角建设等20余件民生实事,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大幅提升,营造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油坊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擦亮“不一样的非遗”治理名片,聚力打造组织有力、邻里有爱、生活有质、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幸福油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