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协会商会 > 党的建设
红脉商魂 激荡金陵——南京市赣州商会以党建书写新时代“宁赣答卷”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04  

从赣南红土到金陵古都,一条红色纽带跨越山河,将革命老区的精神基因与创新名城的时代机遇紧密相连。南京市赣州商会(以下简称“商会”)自于浦口区永宁街道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于此、服务于此。

商会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新时代商魂,将星火初心的革命记忆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商业实践,在“第二故乡”交出了一份党建引领与商会发展同频共振的精彩答卷——不仅获评南京市3A级社会组织,其创新实践更入选赣州市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服务‘双招双引’ 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初心如磐 把红色基因融入商会血脉

党建不是附加题,而是必答题。”商会成立之初,这句话就成为全体会员的共识。源于赣南苏区的精神传承,使他们对组织的力量与信仰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为此,商会在浦口区永宁街道率先成立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入章”,通过党支部与理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制度创新,实现党支部书记与会长“一肩挑”,确保“红色引擎”把准发展方向。

针对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等情况,商会构建起“微媒体学、集中学、自学”三位一体的学习机制,有效打破时空限制;同时组织会员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实地教学,在追寻先辈足迹中淬炼初心。一系列扎实举措,将分散的个体紧密凝聚成为钢铁般的思想和行动共同体。

实干为要 让党建效能直抵发展一线

厚德实干、义利天下”从不只是匾额上的古训,更是赣州商会党支部的日常实践。在党支部的协调推动下,“赣商天下南京驿站”成为在宁赣商和乡贤温暖的家,并逐步发展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商务合作的“红色”枢纽。

通过建立并持续完善“赣籍在宁人才数据库”,商会积极组织政策解读、资源对接与业务合作等多元活动,已累计吸引超过300人次参与。商会创新推行“轮值会长”机制,由会员企业轮流主持事务,有效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把握发展机遇。

从龙舟竞赛、健康义诊,到法律培训、校企对接,商会始终紧贴会员企业需求,确保服务精准回应企业一线的真实脉搏。党支部还联合轮值小组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开展常态化企业走访,深入车间一线“把脉问诊”。今年以来,已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成功解决融资、人才等关键问题10余项,真正成为会员企业信赖的“娘家人”。

情牵两地 以宁赣共兴彰显商会担当

初心为舵,使命为帆。”在商会党支部的引领下,会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真诚回馈社会、服务民生。

在家乡赣州,商会定点帮扶于都县源枫村,捐资改造升级村卫生室,有效缓解村民“看病难”问题;推动会员企业在东华理工大学设立“誉帆助学金”,累计资助60余名学子,书写“栽树育人”的长情篇章。商会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成功引导南京资本返乡投资,建成千万级脐橙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浦口区,商会建立“公益之家”,并与大桥社区党组织联合开展“商会关怀民生、真情温暖人心”主题活动,为10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与生活物资。此外,商会组织会员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帮助10余名人才成功实现就业,以真诚的付出赢得“第二故乡”的广泛认可。

下一步,商会将持续强化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充分发挥政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南京与赣州两地的经济交流与融合。商会将始终秉持“服务会员、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宗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客家文化,助力会员企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同进步,为实现全国“四好”商会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经验启示

党建工作的本质在于凝聚人心、创造价值。南京市赣州商会的实践表明,党建的生命力从不在于纸面的口号或流于形式的活动,而在于能否融入肌理、赋能发展、照亮初心,真正构建出一套推动发展的价值体系。商会不仅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自身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使企业家精神扎根于实实在在的举措与协作之中,更将社会责任落实为精准而可持续的回报行动。在这里,党建与企业发展不再是彼此分离的两段,而是深度融合的“一颗心”,成为推动商会持续向上、向善、向前的根本力量。

来源:浦口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