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协会商会 > 改革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③:从“民歌之乡”到“电商热土”——六合区激活电商赋能新路径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5-23  

案例背景

六合区作为南京市农业大区,贡献了全市42%的粮食产量和1/4的蔬菜产量。她是美食之乡更是民歌之乡,民歌《茉莉花》让六合美名远播。尽管物产丰饶,六合特色农产品却面临“质优价不优、量大名不大”的发展困局。近年来,六合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协会积极参与“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行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电商赋能为抓手,全力助推富民强村、乡村振兴。

实施过程

走访调研,为集体经济“把脉”。六合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协会邀请全区5个涉农街镇农服中心负责人及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家开展座谈交流,先后深入11个“一村一品”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与村社区第一书记、集体企业负责人等面对面交流,系统梳理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三张清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一村一策”发展建议,与金庄社区等4个村社区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促发展协议。

培训结对,为新农主播“赋能”。六合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协会联动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团区委,开展“茉莉六合MCN新农人短视频创新技能培训”、“青春e行 建功乡村”助农实训营等6场活动。培训采取“理论+实操”模式,涵盖农产品拍摄、视频剪辑等实用技能,惠及150余人,孵化优质短视频作品30余条。本次活动组织了17名优秀的网络主播和运营人才与村社区新农人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联动联合,为乡村振兴“代言”。牵头承办2024“苏韵乡情·与宁乡约”稻米文化暨特色美食嘉年华活动,邀请省市多家涉农行业协会联手助力,共同推动六合稻米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年货探访、升级包装、直播选品带货活动,联合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等单位,升级竹墩社区萝卜工坊系列产品内外包装;牵手第一书记,开展“茉莉主播”助农行活动,通过直播带货,促成交易量达500余单。组织六合特色产品走进江苏省政务服务中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等4家单位展销,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成果展示

联合开展电商培训6场次,新增网络主播13人。

通过展销、直播、活动牵引等,助推区域农产品销售50余万元。

4个党建共建村社区经营主体平均较往年增收12%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强磁场”。以党建共建为纽带,串联涉农行业协会、高校智库、企业平台等多元主体,建立“生产端(农业合作社)—加工端(龙头企业)—销售端(电商平台)—服务端(物流、培训)”全产业链协作机制,实现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流转,形成“政府引导、协会统筹、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

新农人”玩转直播“新农活”,孕育助农致富新希望。将“新农人”培育作为电商赋能的核心工程,构建“分层分类培训+导师结对带教+实战孵化提升”培养体系:针对初创型新农人,开设“直播入门课”;针对成长型主播,开设“品牌运营课”;邀请行业大咖开展“巅峰实战课”,形成“培训—孵化—变现”闭环,让“直播卖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活”。

品牌塑造与渠道拓展深度融合,畅通产业升级渠道。积极探索品牌塑造与渠道拓展融合之路。一方面,深挖六合农产品特色,利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讲好“茉莉六合”品牌故事,提升六合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打造“双轨销售网络”布局,线上利用抖音、社群团购、拼多多电商等平台,精准触达消费者;线下组织六合农业经营主体走进企事业单位、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展销,夯实销售基础,拓宽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