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协会商会 > 改革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⑩:党建搭桥连城乡 萝卜唱响致富经—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打造竹墩社区“多彩竹镇”特色集市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7-16  

案例背景

竹墩社区地处六合区竹镇镇北部丘陵地区,虽区位偏远,却孕育出品质优良的“露头青”青萝卜,其加工的竹镇老街萝卜干素有“竹镇一绝”美誉。由于以往缺乏有效的推广和销售渠道,产业长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在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推动下,竹墩社区与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深度合作,依托协会市场渠道优势,精准对接社区土地、劳动力及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协会搭台、社区唱戏”的联动模式,在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案例背景

金桥”飞架城乡协会助力渠道畅通

依托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平台资源,与协会200余家会员单位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竹镇老街萝卜干、甜糯玉米、大泉雨花茶等特色农产品进驻上海路、许家巷等城区农贸市场。通过设立社区农产品专柜,重点展示竹镇老街萝卜干等拳头产品,构建从生产基地到城市消费终端的直销渠道,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集市”如火如荼展销擦亮品牌金名片

积极参与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组织的“南京市红庙新春庙会”“南京市农贸行业乡村振兴农副产品推介展销会”等4场特色集市展销会。在红庙新春庙会现场,社区精心展销竹镇老街萝卜干、大泉雨花茶等特色农产品礼盒,通过节日主题包装设计,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咨询。展销成效显著,累计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金额超过2万元,有效提升社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成功吸引多家企业投资洽谈,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智库”精准导航数据赋能产销协同

借助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的专业力量,通过市场需求报告的市场洞察和数据支撑,科学调整青萝卜种植规模,优化萝卜干生产工艺,实现农产品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成果展示

仓廪实腰包鼓,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攀升。通过盘活公共场地打造特色集市,集中展销竹镇老街萝卜干、大泉雨花茶、甜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带动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至120万元,同比增长15%。随着竹镇老街萝卜干等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品牌价值提升,叠加乡村旅游带动效应,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参与青萝卜种植及萝卜干加工的农户,每户年均增收达1.2万元。

品牌响金陵,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声名扬。培育以竹镇老街萝卜干为核心的专属农产品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在南京市场的知晓率达30%。线上电商平台月均销售额达1.3万元,累计订单超8000单;线下在南京主城区2家农贸市场及六合区“茉莉六合”2家门店的月均销售额达2.3万元。通过4场展销会,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复购率达15%,实现直接销售额5000元。

农旅动能涌,专业赋能与游客体验双向热。2024年,累计接待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团队等各类考察团33批次,重点开展农业调研、智慧农业考察、乡村振兴评估、红农旅项目评审等专项活动。同期,以特色集市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线路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通过青萝卜种植、萝卜干传统制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有效带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增收。

经验启示

依托专项行动赋能,搭建乡村振兴“连心桥”。社区积极借力“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与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建立深度合作,快速推进老街萝卜干等项目的落地与推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统筹,有效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获得精准的发展支持,也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平台,构建起多方联动的共赢格局。

深化城乡资源互补,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社区通过与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深度合作,实现城乡资源精准对接,将城市市场资源、管理经验与乡村土地、劳动力及特色农产品资源有机结合。“城乡牵手”模式生动证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优势互补,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聚焦产业融合,拓展乡村经济“增长极”。社区在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的支持下,创新推动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乡村经济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带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来源: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