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扎实做好春节期间凝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从1月18日起至2月中旬,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市社会工作领域内,组织开展“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广大群众身边,切实做实做细凝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确保广大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组织保障 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春节期间关爱凝聚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结合实际制定《关于组织开展“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的方案》,1月18日举行南京市“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暨秦淮区“光华·赶大集”志愿服务零距离启动仪式。市各相关部门和各板块把本次行动作为深化全市社会工作、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条块联动、以上率下、一体推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建邺区组织摸排“一老一小”“两企三新”领域等重点群体困难情况,聚焦重点领域,整合力量资源,加强政策宣传、风险排查和巡逻巡防,周密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同区委网信办、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健全情况报知、诉求反馈、联动调处工作机制,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响应、稳妥处置。鼓楼区制定“五联五送”工作方案,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会同民政、工会、慈善等11个部门,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多方合力共送温暖。栖霞区积极响应市部要求,详细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区、街两级工作专班,发动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参与暖心“五送”行动。雨花台区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工作提示》,广泛动员社会组织、行业商会协会、爱心企业和广大志愿者,做好暖心“五送”志愿服务活动。江宁区发布《关于开展“春风送暖,志愿同行”的工作提示》,构建“1+7+14+N”的全方位联动体系,明确由“两新”工委办公室牵头负责,7家行业党委(党总支)、14家街道园区、N家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确保活动有序推进。浦口区统筹发动机关部门、街道村社、驻地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力量广泛参与暖心“五送”活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格局,以实际行动切实提升服务成效。六合区充分发挥“六社同心”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作用,加强资源整合,聚合机关部门力量、联合群团组织队伍、融合市区级行业协会商会资源,推动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暖心“五送”活动,凝聚关爱服务合力。溧水区整合各行业党委、群团组织、属地镇街和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资源力量,建立“1+3+N”联动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高淳区将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工作纳入其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精心策划、统筹协调,确保每一项关爱举措精准落地,切实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雨花台区
高淳区
聚焦重点任务 开展关爱行动
以开展“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为契机,在充分整合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资源力量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创新社会协同机制,促进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加强项目牵引,支持引导“两企三新”领域、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工作者等组织群体“双向奔赴”主动参与,切实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转化为务实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据统计,聚焦困难群体“送关爱”。1月18日至今,探访关爱全市约20万名重点困难老人,为3000余户困难家庭送上近300万元慈善慰问物资。聚焦留宁在岗“送温暖”。发放约100万元慰问物资,服务覆盖新就业群体4526人。聚焦传统节庆“送文化”。动员全市40多支文旅志愿者队伍、5000余名文旅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统筹策划500余场重点文旅活动,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聚焦平安祥和“送守护”。组织1138支志愿服务队、5.87万名志愿者,开展春运“暖冬行动”等志愿服务1766场,服务群众129.7万人次;联合团市委、市残联、市妇联、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发放约1518万元慰问物资。聚焦惠民利民“送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与6个涉农板块开展帮扶惠民行动,推动会员单位投资700万元服务乡村振兴;组织开展“宁会有为”社区公益行、“光华赶大集”公益市集、“技能夜校”等特色主题活动。
江北新区
建邺区
江北新区:举办迎新年“新新之火” 暖“新”服务日活动,现场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代表赠送了暖“新”礼包;开展座谈慰问活动和法律知识讲座,合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慰问货运司机、网约车司机60人次,发放1.8万余元慰问物资。玄武区:组织开展“温暖玄武年 新鑫心相联”主题系列活动,设置“温暖带回家、温暖在玄武、温暖‘新’传递、‘三新’大联欢”等四大活动板块,让这个“玄武年”暖心更暖“新”。秦淮区:统筹各类资源推动走访慰问新就业群体500余人次;开展暖心“五送”活动约90场,覆盖新就业群体700余人。建邺区:向全区“两企三新”工作者发出新春慰问信;先后走访慰问独居、高龄老人、困难群众等454人次,组织750名居民群众开展新春联欢展演活动。鼓楼区:举办“锋尚鼓楼、暖蜂聚新”系列活动,开展“来宁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爱心寒托班”等各类特色关爱活动133场;设立社区工作者关爱基金,每年投入5万元对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开展慰问,春节期间慰问51人。栖霞区:开展慰问志愿活动130余场,参与志愿者760人次,服务群众8957人次。雨花台区:开展文化惠民、新春送福、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92场,参与志愿者1614人次,服务覆盖群众9396人次。江宁区:组织开展“宁有爱”志愿服务行动10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队伍77支、志愿者约1万人次,服务覆盖群众约30万人次。浦口区:组织开展暖心“五送”活动18场,送出31项服务、578份物资,惠及1280多名新就业群体。六合区:牵头相关部门和基层社区整合“非遗+志愿服务”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场,参与志愿服务队伍71支,服务覆盖群众6800人次。溧水区:举办新就业群体“爱心寒托班”,涵盖科普教育、文体艺术等10余门课程,20余名新就业群体子女参加;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发放500余份、10万余元新春慰问物资。高淳区:组织开展5场送温暖、送关爱、送服务活动,发放各类“暖新”物资3706份,惠及新就业群体人员3000余人,关心帮扶新就业群体困境家庭10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4场次,服务群众3.06万人次。
栖霞区
江宁区
浦口区
六合区
加强舆论引导 回报社会关爱
充分挖掘春节期间凝聚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做好省市主流媒体及“南京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新闻宣传推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工作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了突出报道。其中,人民日报以《南京:面对面送关爱 心贴心听建议——跟随江苏南京市街道干部走进群众家中》标题报道记者亲历见证我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施举措;中国社会工作报头版以《让奔忙的“异乡人”感受到家乡般的温暖》标题报道我市“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的特色做法;新华日报以《谢谢除夕坚守的他们!》标题展现我市网约车、出租车、货车司机和快递小哥等城市新就业群体除夕坚守岗位的精神风貌。通过广泛宣传报道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新就业群体榜样,激发新就业群体主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玄武区
秦淮区
春节期间,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化身城市“毛细血管”的守护者。他们穿行在大街小巷,在保障民生物资配送的同时,更深度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用车轮丈量出城市温度,用订单传递着人间温情。玄武区组织网络主播、快递小哥成立7支“宣传小分队”,开展春节非遗宣传;组织100余名外卖、快递小哥成立“送暖小帮手”,参与交通节点疏导、孤寡老人帮扶、安全出行宣传等活动,为玄武的温暖守护贡献力量。秦淮区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回馈社会,春节期间,南京蓝天救援队主动承担秦淮灯会保障任务,组织50余人次党员、队员在夫子庙大成殿、秦淮河水域、夫子庙地铁站等重点点位进行重点保障。鼓楼区动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兼任“流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70余条;组建“春节守护者”志愿服务队,倡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巡逻、助老送餐等服务。溧水区组织“溯源直播 便民助农”年货节专场直播,微信视频号和抖音直播间滚动开播,累计流量10万余人次。高淳区组织蓝天救援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5次,累计服务群众200人次,在应急救援、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力量。
鼓楼区
溧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