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条线工作动态
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细胞,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庐山社区:“精网微格‘365’”,构筑“睦邻”共同体
来源:南京日报   2025-04-22  


南京日报20250422日版面

流动人口多、精细治理难,高知人群多、精准服务难,民生需求多、精确对接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区各类要素竞相聚集,基层治理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

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就是这样一个治理要素多元的综合型现代化城市社区。

近年来,庐山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网格化治理新路径,以“微网格”治理试点为抓手,在实践中凝练出“精网微格‘365’”工作体系,推动网格化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破解“网格空心化”,微网格员成为社区“千里眼”“顺风耳”

“谁家搬走了、哪户漏水了、楼栋近期什么情况……”在兴宏园小区微网格员靖宽华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责任田”的动态。

像靖宽华这样的微网格员,在庐山社区有37人。

在南京,以建邺区南苑街道为代表,对城市社区网格进行细化,以每100户左右为“微网格”单元,配备1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和若干来自本小区、本楼栋的微网格员,推动“单一劳动关系”向契约管理下的“多元劳动关系”转变、“固定工作时间”向责任清单下的“弹性工作时间”转变。

庐山社区辖区人口超1.2万人,过去多数社工被事务性工作“困”在办公室,难有精力深入小区、走进网格,导致社区与居民联系不紧,社情民意了解不清。

为破题“网格空心化”,南苑街道以庐山社区为试点,调整网格、打破界限,配齐配强微网格员,承担信息采集、矛盾协调等“510项”正面工作清单,执行“不统一时间、不固定点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弹性工作制,机关退休人员、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微网格员队伍,成为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触达居民。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治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加快构建到底到边、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好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前不久,庐山社区党委书记车卫玲在建邺区第三期“头雁讲堂”上分享着社区的治理经验。

庐山社区做强社区“大党委”,持续优化“红色伙伴”党建联盟和“红领荟”商企联盟,强化“共驻共建”凝聚力。做实网格“大支部”,社区撤销综合党支部,8名党员专职网格员进入网格支部担任委员,除去因身体、工作等原因无法在居住地履行党员义务的“五类”居民党员,把203名党员全部划分到50个楼栋担任党员楼栋长中心户。为6个小区聘请了“党员物业服务联络员”,并由二级党支部书记或委员担任,协助物业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找原因、出思路、办实事。

社区还在小区和商业综合体建立“微网格工作站”,便于化解各类矛盾,让问题在格中发现,事情在站中解决。线上建立网格楼栋群、“一对一”好友联系机制,线下设置信息公示栏、发放联系卡,庐山社区打造了立体化沟通平台。每周的微网格员工作例会,则形成了问题“收集—研判—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

务实进取创新治理,多元共治显成效

庐山社区“精网微格‘365’”工作体系的“365”,寓意一年365天全天候服务。这一体系已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显著成效。

住宅小区长期面临复杂的消防安全挑战。社区启动小区楼栋消防安全“流动红旗”示范激励行动,微网格员坚持每天错时排查楼道违规停车、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倡导每一位居民从我做起,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小区安全稳定。

关爱老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区建立了民警、网格员、物业管家、邻里“老伙伴”及社会组织等常态化多方协同机制,时刻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生活习惯及人员变动等信息,组建起拉网式、多触角的老人服务团队,让爱老助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现在有事不用跑社区,微信上说一声就有人管。”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社区治理变化的实质。

“我们将扎实推进‘精网微格’工程,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支撑的微网格治理模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细胞,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车卫玲说。 

卞加海 戴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