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宁区持续学习推广“仙林经验”,聚焦社区等社会基层治理的重点单元,推动党建引领,在实现组织“有形”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治理“有效”,探索形成“力量下沉强党建、数据上线知民情,干部下访解民忧、服务上门暖民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为社会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各自干”变“一起干”结对共建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江宁区积极与11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结对共建,针对基层治理薄弱环节确定攻坚项目,组织开展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大排查,共排查梳理小区治理、环境整治、物业纠纷等各类问题190余个。聚焦市场治理“小单元”,吸纳来自街道、机关部门、市场主体等的党员代表共同参与,依托“日检查、周议事、月调度”、区街联动“吹哨报到”、群众参与市场自治等机制,整合消防安全、秩序维护、警情处置、矛盾调处等功能,实现管理、服务一体融合发展。另外在“双百共建”结对机制下,10个街道、135个社区与辖区内高校(院系)结对,组织大学生等青年志愿者团队围绕互助养老、困境青少年结对关怀、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群众1.3万人次。
“层层干”变“联通干”集中快处打破基层治理壁垒
12345热线工单是观察社会治理的窗口。江宁区创新转变属地管理的治理惯性,推动“谁主管谁负责”,成立集中快处中心,文旅局等群众诉求高频事项所涉部门及各街道园区共23家单位驻场办公、相互协作。如果遇到驻场人员意见不一致,快处中心采用陪审团机制,由多部门表决确定哪个部门牵头负责,对主动承担责任的部门予以考核加分。上线运行后,从线上解答、诉来速办、疑难会办、回访督办、分析研判5个关键环节着手,进一步压实诉求办理责任,持续优化提升12345政务热线“集中快处”机制,建立健全江宁区集中快速响应体系。所有12345工单由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中心统一扎口,各专项组、街道(园区)负责一门受理、全程督办、一跟到底、闭环管理,实现民意诉求“应办尽办”、高效办理。
“站着看”变“主动干”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飞线充电”“楼道杂物”……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是摆在基层社区和物业面前的一道考题。江宁区充分认识“红色物业”的丰富内涵,强化推动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的行动自觉,真正将“红色物业”推动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物业服务能力,江宁在176个保障房小区现有阵地基础上打造社区、物业联合办公联动服务的“红客厅”,遴选业委会、物业企业中的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组建以社区工作者、物业企业人员、业委会委员为主体的“红管家”队伍,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联动,辐射带动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奋力走出具有江宁特色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路径。
下一步,江宁区将进一步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社会治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来源:江宁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