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江镇持续深化“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将传统治理优势与现代治理手段相结合,以一站调解为出发点、双网融合为支撑点、三制作用为关键点、四个建设为着力点、五治并举为落脚点,强化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示范点带头辐射作用,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阳江之路。
强化一站调解
以调促管,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阳江镇积极探索“一次调解”工作制度,积极整合各条线力量,以司法、综治、信访为基础,充分整合资源力量,将信访事项登记、民意诉求收集、矛盾纠纷调解、司法社区矫正等工作职能优化融合,建立矛盾调解值班制度和领导接访值班表,搭建起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维护稳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基层调解员+政法网格员”调解模式,兼顾“情理+法理”,服务“诉前+调后”全流程,助力村居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到法律明白人培训,提高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着力双网融合
以管促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阳江镇探索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强化“综合网格”与“公共服务网格”深度融合,按照“就近、灵活、小型”的原则,加强功能整合、统筹利用,融合水、电、气、讯、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为每个网格配备综合网格员1名,公共服务网格员9名(沧溪水厂、供电所、消防中队、广电站、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各1名),微信群智能小助手1个,并做好公共服务网格员信息公示,明确综合网格员负责统筹相关工作,实事对接线上咨询,分级分类及时解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化三制作用
以融促用,强化基层治理效能
深化矛调机制作用。指导建立村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重点对象监控和矛盾调解,对社区居民之间因相邻关系、家庭纠纷和民间借贷而产生纠纷进行调解疏导,年内仅北固村就受理并调解民间纠纷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深化治安机制作用。建立“1+10+N”网格管理制度,由专业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吸纳村组长、优秀党员、退役军人、退休老干部等担任兼职微网格员及平安志愿者,依托网格开展“一日双巡”,建立诉求收集、矛盾解决机制,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
深化人才机制作用。以“三官一律”进网格为契机,优化法官、律师等专业力量配置,完善社区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方面专业人才空缺。设立警务室,健全调解机构,组建乡村巡逻队,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工作,健全基层治理工作组织体系。
抓实四个建设
以用促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组织架构建设到位。辖区各村成立以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派出所民警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及平安志愿者为骨干的基层治理队伍,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健全融合治安、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
工作制度建设到位。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基层治理工作,并把基层治理纳入镇重点工作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
示范阵地建设到位。利用原大月村委300平方米闲置办公场所,投入30万元,打造全镇第一个集中化规范性村级综治中心示范点,其中涵盖网格工作服务站、警务室、援法议事工作室、心灵驿站、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残疾人之家等功能室。
治理体系建设到位。采取“党建+微网格”治理模式,建设一核多元的治理机构,网格内实行党员中心户“1+10+N”联户制度,以微网格为单位全面推行“微管理”,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推动五治并举
以建促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加强政治引领。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淳乡聚力”工程,推动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认真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百村百事大走访”,实现全村1440户走访全覆盖,解决实际困难8个,推进民生实事4项。
强化法治保障。聘请法律顾问,每月18日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开展法治宣传、接受法律咨询、审核相关合同,为依法治村提供人力保障。
深入德治教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
夯实自治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
依托智治载体。采取线上+线下治理模式。线上建立村民服务微信工作群、法润民生群,及时广泛便捷收集情况信息,依托一体化平台走访重点人员,及时掌握信息。
来源:高淳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