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学仙林”专栏
学仙林 见行动 优治理——鼓楼区小市街道:以“吹哨报到”强街道治理之能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1-20  

南京市鼓楼区把建强街道“治理枢纽”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基层治理到底到边。小市街道面积3.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万人。街道地处鼓楼、栖霞、玄武三区交界地带,毗邻火车站、汽车站,是传统老工业区、城郊接合部,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复杂矛盾、跨区事项。在“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行动中,小市街道以“吹哨”为切口,充分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和优势,把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当“哨声”,以“哨”为令,相关部门闻“哨”而动、现场办公,合力破解一批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

定事明责,分类“吹哨”

精准收集“哨源”。紧盯街道治理重难点,梳理涵盖城市建设、综合执法、民生保障等领域群众反映集中、难以解决的事项清单。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依托“12345”政务热线和数字城管等平台,发挥网格员“铁脚板”优势,结合日常走访发现问题,掌握群众诉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后决定启动“吹哨报到”机制,提升“吹哨”和处置精准度。

细化分类推进。实行分类吹哨,需被“吹哨”部门独立或协同解决的事项,吹“工作推进哨”,由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启动。需区领导协调督办的事项,吹“攻坚克难哨”,由街道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启动。区部门对“工作推进哨”3个工作日内报到,“攻坚克难哨”5个工作日内报到。“吹哨报到”以来,小市街道累计发起吹哨45次,较好解决了东门街废品收购站噪音扰民、喜年中心KTV噪音扰民、复昌路路灯等问题。

聚力攻坚克难。通过全区“一网统管”系统、公函、通知等途径进行“吹哨报到”,紧扣跟踪督导“钉锤”,强化“哨”前沟通和“哨”中跟踪,确保事项落地见效。比如市第三幼儿园建设由于成因复杂、涉及多部门,街道在召开推进会前一天向规划、发改、水务、建设、教育、城管等多部门发函,均得到快速响应。施工方案开展多轮论证、修改,临时出现的重难点问题,也数次“喊”来区领导,先后“吹哨”8次,最终妥善解决险墙、淹水和道路标高等问题。

小市街道安怀村社区开展楼道灯改造议事会

破圈联合,跨区“吹哨”

以破难解题强化联动。针对街道三区交界、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两站”之北的地域特点,小市街道加强与相邻街道、部门沟通联动,协力推进解决跨区、跨部门等问题。为解决联合村地块部分险房问题,街道联合规资局鼓楼分局、鼓楼区房产局、栖霞区住建局等部门,就入户调查、消险加固、翻建方案、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协商,成功推动联合村及周边地块纳入南京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以党建联盟深化机制。2024年,与红山街道、迈皋桥街道组建“小红桥”跨域党建联盟,建立城市管理执法协助机制,与红山街道形成共治“黄家圩—十字街—红山公园”片区流动摊贩、与迈皋桥街道形成共治“小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迈皋桥”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良好机制,着力消除区域交界管理的“真空地带”。

积极探索,延伸“吹哨”

向社区延伸。坚持“基层事情基层办”,将“吹哨”主体由街道向社区、企业延伸,赋予社区微网格员“吹哨”权,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为一级“接哨员”,社区党委对反映的各类诉求进行梳理筛选,针对复杂问题启动“社区吹哨、区街报到”。积极响应“社区吹哨”,持续整治飞线充电、私搭乱建等民生“小实事”,有力解决泰和园高层消防无水、金盛和燕路店消防等问题。

向企业延伸。聚焦企业需求,利用“吹哨报到”进一步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常态化企业走访,响应企业在项目入驻、施工保障、政策落地方面的“哨声”,将多方资源、力量、服务汇聚到街道,不断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向驻区单位延伸。加强与驻区单位互联互通,融合发展。鼓楼第二实验小学旁边的双安巷因长期人车混行、车辆占道停放,导致高峰期拥堵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通过社区“吹哨”,街道启动了集中整治,经历拆违、移车、拓路、整治、美化等5个阶段,校园周边环境“旧貌换新颜”,群众出行得到明显改善。

吹哨报到”考验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反应力和为民服务能力,考验的是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执行落实、盯劲韧劲、初心使命,是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的有力抓手,是条块结合、赋权于街、强责于街的有力武器,面对基层治理的难题,唯有迎难而上、实干担当。下一步,小市街道工委将努力把难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在基层,发挥好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来源: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