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学仙林”专栏
学仙林 见行动 优治理——鼓楼区龙蟠里社区:党建引领破难题,多元共建焕新颜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02  

位于龙蟠里社区的峨嵋岭21号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共有3栋住宅楼、86户居民。该小区长期缺乏有机更新和物业管理,路面坑洼、围墙开裂、门禁系统失能等基础设施问题突出,加之产权单位权责不清,多年来居民生活备受困扰。

如今,再次走进小区,已是另一番景象: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开裂的围墙已修复完好,新安装了院落大门和路灯,智能门禁系统和宣传栏也焕然一新。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龙蟠里社区党委联合鼓楼区国资办、南京移动鼓楼党支部深化“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交出的暖心答卷。

改造后的小区入口地面新貌

民声汇集,议事开在庭院里

龙蟠里社区的网格员积极化身民情“触角”与民意“纽带”,在日常走访中用心倾听居民声音,广泛收集大家在出行安全、环境卫生、设施老化、门禁失效等多方面的迫切诉求。社区党委迅速响应,依托“邻居楼下见”这一党建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特色品牌,创新推出“邻动议站”工作法,将议事桌直接搬进小区庭院、设到居民楼下,有效激发居民的主体意识,推动大家主动“下楼”参与社区共治。

今年2月,开在居民家门口的议事会不仅让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对路面修复、围墙加固、智能门禁升级和环境整体提升等问题的具体意见与热切期盼,完成问题在小区内的精准汇集。在居民共同参与下,各方协商制定解决方案,现场明确责任主体,为后续精准施策和高效落实凝聚最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民意基础,真正实现“问题在楼下发现、协商在楼下进行、共识在楼下凝聚、行动在楼下发起”。

精准把脉,党建引领破题攻坚

在全区深化第四轮“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的号召下,社区党委深刻把握“仙林经验”精髓。面对峨嵋岭21号这块“硬骨头”,龙蟠里社区党委以解决群众痛点难点为靶心,并基于前期深入细致的民情收集和现场议事成果,携手鼓楼区国资办、南京移动鼓楼党支部,充分发挥“双结对、双促进”共建机制优势,将组织力量与资源力量深度融合进网格。双方多次深入小区实地勘察,精准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安全忧”“环境差”等问题,为靶向治疗、合力攻坚明确了方向。

资源下沉,“对症下药”解民所忧

区国资办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迅速划拨“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结合社区党委同步投入的区级下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形成整治合力,直指小区顽疾。

坑洼路面得到彻底翻修,变得平坦宽敞;老旧破损的院落大门被坚固的新门取代;夜间漆黑的小路亮起了温暖的照明灯;开裂倾斜的围墙被修复,消除安全隐患;宣传栏也焕然一新,成为传递信息与正能量的窗口。同时,失能已久的门禁系统也依托社区党委与南京移动鼓楼党支部共建的“一路同‘芯’,智‘惠’龙蟠”治理项目,换成全新的智能门禁系统,迎来科技升级,筑牢安全屏障。该小区所有项目从4月开始陆续动工,731日前全部竣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仅美化环境,更极大地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生活品质。

改造后的院落大门整洁大气

赋能自治,长效治理注入动能

硬件提升的同时,社区党委深谙“授人以渔”之道,同步指导小区组建起小区管委会,积极引导小区内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参与到自治管理中来。此举有效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为小区长效管理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无物业小区可持续治理的新路径。

真抓实干换来的是居民的真心认可。社区先后收到来自12345政务热线的表扬工单及居民自发赠送的锦旗。这是居民对“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成果最朴实的肯定。

峨嵋岭21号小区的成功蜕变,是龙蟠里社区党委深化“学仙林”活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的生动缩影。社区党委将坚持党建引领核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汇聚资源合力攻坚,让“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焕发强大生命力,也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更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