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泥土里长出了“洋时尚”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5-21  

城里老人常练瑜伽健身,听说可以改善肩周炎和腰部不适,咱们村的老人能不能也试试?”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多位居民通过“金点子”信箱反映关于丰富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被社区工作人员敏锐捕捉到。他们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社区很快将这一需求提上议事日程。

精准把脉从“不敢想”到“试试看”

起初,社区工作人员心里打鼓:“农村老太太跳广场舞常见,她们练瑜伽能行吗?”为摸清需求,社区联合由50—70岁阿姨组成的“洲尚外婆”议事协商团队,召开“洲尚外婆议事会”。58岁的队长史雪梅直言:“我在年轻时干农活落下一身病,听说瑜伽能拉伸筋骨,对肩周炎、腰部不适有用,很想试着练但没人教,自学又怕学不会。”“外婆团队”通过线下调研、线上征集报名了解到,村里许多女性对瑜伽感兴趣,但普遍存在“场地缺、师资少、怕笑话”三方面顾虑。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后,积极动员并鼓励大家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循序渐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瑜伽带来的好处。

全程共商“土办法”解决新问题

工作室”巧改瑜伽房。一村民提议:“议事协商工作室场地大且有空调,适合作为瑜伽房。”社区采纳这一建议,大家齐动手搬走桌椅,将中心位置空出,铺上专业瑜伽垫,角落里又挂上温馨的花饰。通过对议事协商工作室布局的调整,一间明亮、充满乡土气息的瑜伽教室便布置完毕。每次课后,阿婆们争先恐后主动打扫卫生、收拾场地,忙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里。

本土教练破难题。拥有五年教龄的八卦洲村民龙园老师,是市中心一家瑜伽工作室的教练。她得知外沙村的外婆们想学习瑜伽却苦于没有专业教练的情况后,立即调整了自己的课程安排,专门腾出时间来为阿婆们授课。她每周两次驱车近一个小时,到八卦洲外沙村党群服务中心议事协商工作室,风雨无阻。

方言口令接地气。来参加瑜伽班的学员,都是熟悉农活的能手。刚开始接触瑜伽时,她们对各种动作感到陌生,老师讲的体式让她们手忙脚乱,经常做不到位。为消除学习障碍,工作人员结合生活实际创新编排“八卦洲瑜伽口诀”:“手举高,像摘葡萄”“腰弯下,似插蒿子”,简单直白的口令,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动作与农活结合,老人们笑称“一听就懂”。  

动态优化“精神共富”不掉队

一外婆提议:让孩子们也来学,免得他们总是玩手机。社区为此特别增设周末亲子课程,课堂上总是充满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通过学习练习瑜伽,既锻炼了孩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帮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和耐受力。外婆带孙子一起练习“树式平衡”,已成为村里一道新的风景线。

如今,洲尚外婆瑜伽班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31人,还衍生出太极扇、八段锦等课程。队长史雪梅感慨道:“原来觉得瑜伽是城里人的新潮流,没想到现在我们也能练上了。”村党委书记喻健强表示,下一步将把“瑜伽班”模式应用到手工坊等活动,让农村老人“精神共富”不掉队。

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外沙村以议事协商为抓手,充分发挥“外婆”这一特殊群体的优势,用“土专家”“土办法”破解农村文化服务难题,让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建议成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

来源:栖霞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