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人民建议征集|江宁区勇跃村:小亭子里议出乡村治理新气象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02  

在江宁区横溪街道勇跃村,一座不起眼的村民议事亭成为凝聚民心、化解难题的“前沿阵地”。通过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这里畅通了村情民意的传递渠道,真正做到倾听村民心声、解决实际困难,让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绘就了一幅干群共商共建的和谐画卷。

解难题

议事亭广集治理“金点子”

夜幕初垂,走进勇跃村鲍家庄,议事亭早已亮起温暖的灯光。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而亭外15盏照亮村道的路灯,正是议事亭发挥议事协商作用的生动注脚。

自村民议事亭建立以来,社区依托这一平台,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鼓励村民将房前屋后的“烦心事”摆上台面。“老虞家门口那个池塘台阶,去年塌了一块,万一有人不小心滑下去,可就太危险了!”“村头公厕墙皮掉得厉害,实在影响村容。”“秋后落叶堆在路边,风一吹到处飞,再加上散落的垃圾和乱放的杂物,好好的路都堵心了。”

从门前池塘台阶破损带来的安全隐患,到公厕墙面斑驳影响整体形象,再到枯枝落叶堆积、垃圾暴露、杂物乱放等环境“顽疾”,驻村干部李慧拿着笔记本,把大家的担忧一条条认真记录在册。勇跃村党总支书记李凌霞当场表态:“路灯、台阶、公厕、环境,桩桩件件都是‘头等大事’,咱们一件一件来解决,议事亭就是啃‘硬骨头’的地方!”

促发展

议事亭凝聚干群“一条心”

议事亭的作用,不只是收集问题,更是汇聚大家的智慧,共同商议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面对村民集中反映的夜间出行难题,村干部王平特意在议事亭组织召开了议事会。

村民赵志强率先发言:“我家门口那段路拐弯抹角,黑灯瞎火特别危险!前几天接孙子放学,赶上下雨,爷俩差点滑进沟里。”他语气急切,道出了许多人的担忧。另一位村民孙家旺接着补充:“村西头那段路,晚饭后散步的人多,也得亮堂些、安全些才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干群围坐共商,气氛热烈而务实。王平认真听取并综合大家意见,最终确定15个关键点位,路灯安装工作迅速推进。没过多久,15盏崭新的路灯在村民热切期盼中次第亮起。温暖的光晕驱散了夜间的黑暗,照亮了村道,也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而路灯的亮起,只是民主议事推动实事办理的一个开始。在村道破损修复工程启动前,负责人居环境的村干部池能聪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带着初步方案和预算表来到议事亭,向沿线住户“交底”,倾听大家的“高见”。住在路口的鲍为民大叔关切地问道:“这段路打算修多宽?排水沟怎么处理?可别修好了又积水。”池能聪指着图纸详细解释:“您放心,图纸上已经标注了,这里我们会加宽20公分,排水沟也会加深,采用水泥预制板,保证不再积水。这次计划集中修复村内主次干道破损路面,总计400米。”最终方案充分吸收了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

以前修哪条路、怎么修,都是干部直接定。现在不一样了,在亭子里大家一起商量,路修得合我们心意,走着也舒坦!他们这样办事,我们信得过!”村民老虞望着正在施工的路基,满意地点头说道。话语间流露出的,是一位普通村民的主人翁自豪感。

聚共识

议事亭变身政策“宣讲台”

当新政策、新工作落地时,村民议事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入户调查工作启动初期,村民们对政策具体内容、承包权益等方面存在诸多疑问。

再延包30年是不是要重新打乱分地?我家刚平整好的田会不会被调整?”“我儿子去年刚娶了媳妇,家里添了人口,承包面积能增加吗?”“闺女嫁出去了,但户口还没迁,她的地还能算在咱家名下吗?”村民们纷纷提出心中困惑。

面对这些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驻村干部李慧带着入户调查表,坐在大家中间,结合鲍家庄每户人家的实际情况,把政策掰开揉碎、细细讲来。议事亭中的气氛,也由最初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缓和、热烈起来。村民们从窃窃私语变为专注的倾听,展开热烈的交流。

经过几轮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面对面答疑,村民们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心里的“疙瘩”也一一解开。不少人还自发成为政策的“草根宣讲员”。热心肠的王大妈主动告诉邻居:“别自己瞎琢磨啦!昨天村干部小李在亭子里说啦,咱们的地不动!你就安心种你的菜吧!”许多像她一样的村民,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把会议精神讲清楚、讲明白,为大家送上政策“定心丸”。

议事亭中的坦诚交流,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误解和矛盾,在一次次的开诚布公中,进一步系紧干群关系的纽带,凝聚大家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这方小小的议事亭,已成为鲍家庄撬动善治、通达民心的坚实支点。

亭子虽小,装的是民心民意。干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听到真心话,办好实在事。下一步,勇跃村将继续用好村民议事亭这一平台,不断健全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推动更多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为建设和美宜居的新农村贡献力量。

来源:江宁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