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党建赋能“小网格”,基层治理“焕新颜”
来源:紫金山新闻   2025-09-11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第一线。秦淮区秦虹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抓手,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新模式,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行,逐步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一张网”,兜起大小事

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只要看到‘蓝马甲’,就知道有地方说话了。”扇骨里社区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秦虹街道网格化治理的实效。街道立足精细化治理要求,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四级联动机制,贯彻“自上而下、由下向上、四级联动、闭环服务”理念,将党组织链条延伸至基层末梢。街道党工委着力打造“精网微格”,持续划小治理单元,纵向建立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网格,横向划分居民服务综合网格和企业商户专属网格,形成“三级两类”治理架构,织紧织密基层“服务网”,实现民生服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街道共优化调整76个网格党支部,选聘476名楼栋长,其中党员占比近70%,切实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网微格”建设中,进一步细化管理颗粒度,在街道原有82个综合网格和10个专属网格的基础上,在各社区建立微网格员队伍,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栋每户,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民生响应机制。

做强“中控台”,秒接快处置

整改前一下雨就污水漫溢,臭气熏天、出行困难,现在这个大问题彻底解决了!”商贸新园小区居民对污水治理成果赞不绝口。这一改变得益于怡馨花园社区依托党建“大平台”,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强枢纽”功能——整合网格预警信息、上报街道统筹协调、扎实推动事项落实。

受地铁施工改迁污水主管、管道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小区屡次发生污水外溢,网格员多次接到居民反映。为切实解决问题,社区党委书记一方面组织网格员现场勘察、走访居民,摸清问题根源和群众诉求;另一方面及时上报街道,协调城建、城管等部门协同处置。社区先后召开8次多方协调会议,组织现场查勘4次,网格员全程跟踪施工进度,最终推动完成污水管道彻底改造,赢得居民一致好评。今年以来,社区围绕房屋漏水、小区安全等民生关切,累计组织召开多方协调会议180余场,推动解决各类问题33项,事项办结率达到92%,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汇聚“多兵种”,服务零距离

我是您的网格员,有问题请随时微信找我!”在乔虹苑社区,这句话已成为网格员的口头禅。作为社区一线的工作者,他们身兼多职:调解邻里纠纷、关怀独居老人、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法规……从噪音扰民到天台漏水,从老人看病到矛盾化解,网格员用“办事清单”记录每一件民生“小事”,以“多角色”服务成为“网格+”的行家里手。

据统计,街道辖区“网格+调解”成效显著,各社区网格员共接收人民调解案件151件,成功调处134件,调解成功率达88.7%。康居里社区创新构建“以社区党委为‘中心’、网格支部为‘半径’、党员楼栋长为‘周长’”的红色服务圈,将31名居民党员全部编入安全巡逻和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大力营造“跟我上”的良好氛围,赢得群众广泛认可。

秦虹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小网格”,有效实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街道还将持续深化“网格+”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共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迈向新台阶。

通讯员 畅立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田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