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建邺区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系列报道之三 “宁漂”变“您安”,乐享沙洲暖
来源:新华日报   2025-09-15  

本报记者 鹿琳

通讯员 许笛笛 卢杨 薛皓天

95日晚7时,2025沙洲街道“莲BA”篮球赛火热开赛。从最初仅在莲花北苑社区开展的群众性活动,到如今全街所有社区及共建单位广泛参与,该赛事已连续举办三年,成为辖区一项深受欢迎的文体盛事。

赛事的火爆,映射居民群众对辖区归属感、认同感的显著提升。位于沙洲街道南部的莲花北苑,是南京主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小区之一。因交通便利、生活成本低,这里成为许多新南京人落脚城市的首站。与此同时,人口流动性大、管理复杂度高等治理挑战也相伴而来。

直面现实课题,沙洲街道以莲花北苑社区入选建邺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首批试点为契机,通过整合阵地空间、提升服务品质、联动全域资源,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物理场所”转化为“情感枢纽”,助力“宁漂”群体真正实现从“落脚”到“安居”。

空间整合:

从“碎片分布”到“一体贯通”

91日晚7时,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的舞蹈教室灯火温馨。当晚,“莲享家”青年夜校首堂瑜伽课如期开课。数十位居民在专业老师的轻柔指引下舒展身体、静心呼吸,全身心沉浸在宁静放松的氛围中。

这儿环境好,设施新,给我们社区点个大大的赞!”“回家路上洗个‘班味儿’,社区太贴心了!”……课程结束后,社区准备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居民真情实意的反馈。而这些发自内心的称赞,源于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看得见”的蜕变——

莲花北苑社区成立于2010年,早期为贴近居民,将办公地点设在居民楼之间,主要帮助拆迁农民适应城市生活、调解邻里矛盾。随着居民需求日益多元,社区持续挖掘周边可用空间,先后协调物业用房开展养老助餐,在小区南门外菜场四楼开辟了文体活动场所,逐渐形成办公、养老和活动空间三处分离的格局。

近年来,伴随新南京人不断涌入,公共服务资源分散带来了新挑战。莲花北苑社区党委书记曹爱家坦言,“‘宁漂’群体对社区本就不熟悉,党群服务中心碎片化的状态更让大家对‘社区’缺乏整体概念,办事活动需要跑多个地方,‘去社区’还要具体说明去哪个点位。这不仅加大了管理难度,也制约了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为系统性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上半年,沙洲街道以服务集成为导向,推动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空间置换与功能重组。通过“化零为整”的空间整合策略,将原先分散多处的服务点位有机整合至小区南门外同一建筑内,并与四楼原有活动室贯通联为一体,打造成为功能集成、设施齐全、服务便捷的党群服务阵地,真正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

截至目前,中心主要功能区已具备使用条件,尽管尚未正式开放,但多项服务已提前试运行。青年夜校于每周一晚7点至8点开课,每课时仅收费30元,未来还将根据居民反馈增设课程;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实现复合利用,已多次举办书画活动。记者采访时,不时有居民前来询问开放时间,社区给出肯定回应:“预计10月底全面投用。”

需求导向:

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

走进位于游坊城门口的宁小蜂驿站,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个被外卖骑手亲切称为“临时小家”的驿站,日均服务超过百人次。为深入倾听民声,莲花北苑社区在此增设留言板,广泛征集新就业群体对党群服务中心的需求。

这块小小的留言板,是街道社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需于民的生动体现。沙洲街道党工委认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空间如何布局、服务如何开展,都应由居民说了算。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在于畅通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推动公共服务从“政府配菜”转向“群众点单”。

针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优化与服务提升,莲花北苑社区全面拓宽民意收集渠道。社区组建起由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物业经理和居民志愿者构成的网格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聚心惠民 居此莫愁”走访活动;全覆盖建立业主微信群,开放“莲心桥”线上留言板,实现诉求实时上报;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在“睦宁里·乐邺荟”便民服务站、楼栋红色微家等阵地常设意见箱和心事墙,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收集网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精准契合了不同群体的需求:针对社区拆迁安置老年居民多的情况,增设日间照料室和多功能活动室,满足其养老、健康和文娱需求;考虑到辖区新就业群体数量大,在一楼大厅打造爱心驿站,提供便捷生活服务和舒适休息空间;为满足越来越多年轻租客的健身需求,在三楼打造百姓健身房;特别保留“修补驿站”,延续为残障人士和居民提供小修小补的温情服务。

硬件到位后,我们的‘软件’服务也会同步提档。”曹爱家表示,面对自身资源有限的困境,社区将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集成”作用,通过链接资源、凝聚合力推动服务创新。一个案例是,社区积极联动区人社部门,周末面向“宁漂”群体定向举办就业指导和专场招聘,既弥补了社区供给能力的短板,又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将开放的消息也激发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近日,莲花北苑小区居民薛娇主动致电社区,表示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愿免费为邻里提供情感与亲子关系咨询,助力社区营造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良好氛围。

开放共享:

从“试点社区”到“全域联动”

今年,伴随南京阿里中心开园、京东集团南京研发中心落地,建邺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位于沙洲街道南部的莲花中和片区,恰与河西中央科创区核心区域毗邻。

除拆迁安置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外,阿里、小米等企业引入了超6000名青年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厂员工选择在沙洲工作、生活,这对辖区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杨表示,区位特殊、人口结构多元,沙洲的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本辖区的民生实效,更关系到建邺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正因此,沙洲街道打破行政边界、集中优势资源,在莲花中和片区一体化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辖区以即将正式投用的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本,推广其“心‘莲’万家”保障房小区治理经验,创新联动清荷北园、金穗花园等南京阿里中心、小米南京科技园周边社区,共同构建“莲享家”综合服务体系。“我们将着力推动空间、服务、人才、数据、活动及应急六大资源共享,将服务半径延伸至整个莲花中和保障房片区及河西中央科创区。”沈杨介绍。

以莲花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从规划之初就明确了开放共享的理念,未来其服务范围并不局限于本社区,而是覆盖沙洲街道整个南部片区,实现服务半径的“无边界”扩展。通过链接团市委及区级相关部门的优质资源,中心将利用白天与夜间时段分别开设“莲花老年大学”与“莲花青年夜校”系列精品课程,着力为企业员工和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

类似的全域服务实践在沙洲街道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遍开展。金穗花园社区整合房产、公安、物业和中介等多方力量,成立“出租房治理联盟”,通过物业经理与中介负责人面对面即时回应诉求,为辖区企业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营造“租得放心、住得安心”的租住环境。莲花嘉园社区发掘全职妈妈戴礼锌的早教特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场地支持她为周边0—3岁亲子家庭开展活动,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指导,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

一项创新之举是,沙洲街道持续深化“双结对、双促进”机制,联动团市委等共建单位,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新就业群体子女爱心公益暑托班、冬令营,挖潜共建单位场地资源,定期开展“赢在沙洲”系列文体活动,以服务群众的“小实事”推动基层治理“大作为”。

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的创新实践,建邺区有效回应了多元人群需求、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出了一条以开放共享为特征、以资源整合为路径、以全域联动为支撑的治理新路,也为特大城市保障房片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