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洲尚外婆”:邻里温情撬动乡村治理
来源:《乡镇论坛》9月下   2025-09-17  

一张方桌,两杯清茶,几句暖心话。58岁的史雪梅刚柔并济,三言两语间,一对邻居因院墙边界引发的矛盾便烟消云散。这已是她今天调解的第二起“邻里官司”。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笔者巧遇“知心外婆”史雪梅的“坐诊”时间。“村民有事就爱找我,这都成习惯了。”她笑着说。这张普通的方桌,早已成为外沙村化解心结的“温情驿站”。

洲尚外婆”志愿者史雪梅走访关爱残疾人士。

史雪梅是外沙村“洲尚外婆”团队的“元老级”成员。“‘婆’代表我们这一辈人,‘外’则是咱外沙村的象征。”她这样解释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称谓。这支最初由十几位热心阿婆组成的队伍,如今已发展成30余人的暖心团队。更令人欣喜的是,6年来年轻村民的持续加入,不断为这支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调解邻里间的“鸡毛蒜皮”,到参与村级事务的议事协商,“外婆”们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如今,“小事不出巷,难事有处说”已成为外沙村独特的文明风景。

外沙村“洲尚外婆协商议事工作室”。

这群“外婆”个个身怀绝技:歌声婉转的“金嗓子”周丽群,一开嗓就令人心神舒畅;心灵手巧的“巧手阿婆”徐余香,既会手语又能教瑜伽;被称作“绿手指”的徐金萍,经她侍弄的花草总是格外精神……她们用各自的特长,在街头巷尾播撒着温暖的种子。

这份温暖,正悄然改变着村庄的面貌。今年端午前夕,几位巧手“外婆”聚在一起,缝制艾草香囊,扎制时尚花束。当这些饱含心意的礼物送到村里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手中时,收获的不仅是感谢,更是绽放的笑颜。

外婆”们的舞台还在不断拓展。她们主动拥抱新媒体,通过抖音、微信为村里的百合、草莓、芦蒿等特色农产品“代言”。在“陌上花渡”景区的巾帼展区、村内民宿和“青春里霞客小店”,由村民制作的精油皂、手工拖鞋等文创产品,也通过“外婆”们的巧手和推介,打开了销售新渠道。

洲尚外婆”和党员志愿者共同制作端午节香囊。

最让村民交口称赞的是“外婆”们为公交进村所做的努力。“以前523路只到中桥村,我们进城办事要多走好几里路!”几位“外婆”记挂村民出行难题,多次与交通部门沟通协商。在多方努力下,523路终于延伸至外沙村,还在居民集中区增设站点。“现在出门就能坐车,真是太方便了!”村民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对“外婆”们最真挚的认可。

从调解邻里纠纷到推动公交进村,从制作暖心香囊到参与议事协商,“洲尚外婆”们用最接地气的智慧和热情,书写着乡村治理的新篇章。在村委会支持下,她们通过规范化议事协商,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件。无论是绿化种植、河道清理,还是新建路灯、打造休闲广场,在“外婆”们的努力下,外沙村的公共环境焕然一新。“看着村子一天天变美,邻里越来越和睦,再累也值得。”史雪梅的眼中闪着光,“只要大家需要,我愿意一直做下去。”这群可爱的“外婆”,正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温情密码。

陈学海 吕 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

来源:《乡镇论坛》9月下 总第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