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牢牢锚定“富民强村”核心目标,通过强化头雁引领、完善政策支撑、推动实体运营三大关键举措,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让村民就业增收“底气十足”,走出了一条兼具实效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头雁领航聚合力,实干破局促增收
“乡村振兴,头雁领航”。马鞍街道深谙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的核心作用,持续推进村书记队伍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定期举办“乡村振兴月月谈”、开展主题实境课堂、组织参加全区富民强村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等多样化学习活动,不断锤炼村书记的发展思维、履职本领与实干精神,让“头雁”既懂政策又会经营,既能谋发展又能带民富。
大圣村的实践正是“头雁效应”的生动体现。在村党委书记的领办下,大圣村承接马鞍街道瑞和苑、福和苑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项目落地后,委托村办企业代为管理,并联合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人员招聘,同步完成规章制度制定、入职培训与消防安全培训,确保服务规范运行。据了解,该项目预计每年为大圣村新增集体收入30万元,同时带动3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真正将“头雁”的能力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实效。
政策赋能立规范,服务提质优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政策难促长效。马鞍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先后出台《马鞍街道规范村(社区)集体企业管理办法(试行)》《马鞍街道村(社区)集体企业经营“十不准”相关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村集体企业经营范围、规范经营流程。同时,制定《深化强村带弱村实施方案》,建立强弱结对、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先进村“传帮带”,让薄弱村“有依靠”。
为深入开展“将心比心 换位跑流程”行动,街道创新打造“马上‘鞍’心”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助企服务20余次,全流程帮办代办3个产业项目,高效响应企业发展诉求。以辰阳智慧农文旅项目为例,街道组建专属服务团队,由街道主要负责人挂钩联系,定期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为企业落地发展扫清障碍。在政策“保驾护航”下,各村(社区)集体企业发展信心更足、路径更清,为富民强村筑牢根基。
多元实体强造血,村企共进惠民生
“输血”不如“造血”。马鞍街道积极引导各村(社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实体项目,让集体资产“活”起来。勤丰村成立了勤新农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与驻村单位结对共建,和马鞍机电产业园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销售大米、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实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巴山村紧扣自身生态与基础设施优势,成立南京龙脐山村镇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一方面承接本村路灯维保、户厕维修、绿化维护等民生项目,保障村民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主动拓展对外业务,与辖区内山湖水库管理处达成绿化维护合作,预计年增集体收入15万元,带动1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守护了乡村“颜值”,又鼓起了集体与村民的“钱袋子”。
大圣村与河王湖村携手,采用“村社+集体公司”模式发展水芹产业,在水芹基地建设10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用于分拣加工,延伸产业链,按股分红。郭营村与黄赵村的重大工程配套服务等项目多点开花,形成“一村一策、多元发展”的实体运营格局。各村集体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拓宽增收路径,让集体经济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真正实现“富民”与“强村”同频共振。
下一步,马鞍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持续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让更多发展红利惠及村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奋力书写富民强村新篇章。 马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