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温度,就浸润在日常买菜、做饭这些朴素的仪式里。10月23日,在“凤凰理事会”第20期活动上,凤凰街道、民建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鼓楼区市场监管局、鼓楼区商务局、鼓楼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农贸市场、小店等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就“农贸市场与街边小型蔬菜店如何共存共生”一事展开讨论。
市场和小店,优势互补的“AB面”
“菜篮子”承载着烟火气,是贴近群众生活的民生关切——当前,全社会形成了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店共存的局面,它们之间既有竞争,又互为补充。
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纪明敏主持活动。他说:“目前,辖区有4家合法经营的农贸市场,还有41家小型蔬菜店,逐步形成了‘市场集中供应、小店灵活补充’的格局。一方面,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品类、环境和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小型蔬菜店就在家门口,价格优、路程短、开放时间长。因此,需要加强监管,让两者在经营中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给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那么,小型蔬菜店存在哪里监管上的难题?凤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正剑表示:“比如占道经营、活禽宰杀等,容易干扰市场秩序、形成不良竞争。同时,小型蔬菜店还有食品安全、消防隐患、卫生条件,以及缺斤少两、乱倒污水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居民会有怨言。”
鼓楼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赵云补充说:“有的小店会在门口放一个喇叭揽客,噪声较大,还有占道经营等问题,我们都在严格监管。”
规范和公平,“共存共生”的保障
讲道理、说法理、明事理——这是“凤凰理事会”平台搭建的初衷。在这里,各方代表畅所欲言。
周德是凤凰花园城和龙江两个农贸市场的负责人。他认为,卖菜买菜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市集文化。2016年,小型蔬菜店以“平价店”的形式出现,作为农贸市场的补充来平衡物价。如今,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消防隐患、环境卫生等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市场都有驻点人员,且每天抽样检查不低于30个批次。小店的存在,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规范管理,保证公平竞争。
公众对小型蔬菜店存在问题的担忧,作为小店老板的路前波表示理解。他也表示,以自己家的店铺为例,不仅有规范的活禽宰杀点,而且所有的菜品都是从众彩、天印山批发市场等正规渠道来的,随时可以接受抽检。
服务要公平,监管也要公平。鼓楼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必成说:“商户无论大小,我们一视同仁。目前,全区在35家农贸市场均建有快检室,每天抽样检查。同时,我们还有4个中心快检室面向社会面生鲜店进行抽检,差不多两个星期覆盖1次。总的来说,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店的快检合格率都在99.8%左右,安全有保障。”
法理和情理,是包容更是生计
近年来,凤凰街道“凤凰理事会”和民建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法治大讲堂”联动,解决了不少基层治理难题。
农贸市场“大而全”,小型蔬菜店“小而精”,各有特色。对于它们共存共生的话题,民建南京市委参政议政处处长潘小苏,民建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严震,副主任李阳、马健、吴宇、秦峰等从法理和情理和参政议政的角度,给予了专业建议。大家表示,政府加强监管,市场才会更加规范安全。而且,允许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店同时存在,不仅是包容问题,更是生计问题。
“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小型店,只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家就不会有争议。”鼓楼区人大代表沈菁、白云园社区党委书记孙春梅等人认为,双方应该针对自己的消费群体扬长避短。同时,要处理好“市场”“政府”的关系,既要管好,又不能过度干预。
凤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田园,人大凤凰街道工委主任赵铁军都结合自身感受作了发言,强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也感谢民建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提供了“智库”保障。
理乱事、解难事、办实事——本期“凤凰理事会”有助于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店达成管理共识、深化互补共赢。纪明敏从“政府监管再优化”“市场环境再公平”“设施服务再升级”“数字化转型再引导”“特色化、错位发展再鼓励”和“社区融合和社交功能再强化”等方面进行总结。他表示,凤凰街道将通过服务保障推动构建城市多层次、立体化的生鲜零售系统,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
通讯员 张爽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