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治理 > 治理创新观察
六合区横梁街道:党建赋能乡风文明结硕果
来源:新华日报   2025-10-29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打造文明实践矩阵、培育特色品牌项目,在12个村(社区)探索多元实践,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强化组织体系,

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

街道构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依托“1+12+48”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截至今年9月累计开展活动602场,培育出“绿领”新农人、爱心小屋等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网格课堂”开展理论宣讲108场次,“雨花石+研学”模式推动文旅融合,持续擦亮“中国观赏石之乡”文化名片。

打造特色品牌,

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各村(社区)党组织立足实际,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三友湖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行党建引领“5×4”工作法,设立3个银发活动室,每月逢“6”开展公益理发、义诊,为80岁以上老人过集体生日等。建成免费红白事场所“家里人”服务阵地,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婚丧事宜,减轻村民负担。利用“金点子”信箱将闲置空地改造成露营基地,实现环境、文化、经济“三赢”。

黄中村依托杨崇元事迹陈列室,打造“红色课堂+实境体验”教育模式,开展“红色故事会”“英模事迹展”等活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通过“红色家书诵读”“红色电影展映”等系列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红色阵地成为凝聚群众、引领乡风的重要平台。

上马村构建“樟树下议事板凳会—五心亭议事角—厉仓田园会客厅”协商网络,依托老党员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10余起。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简办标准,党员带头示范,有效减轻人情负担,培育文明新风。

创新治理机制,

提升基层服务“精准度”

围绕治理难点与服务痛点,各村(社区)党组织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文明乡风落地落实。

石庙社区修订居民公约,倡议婚丧事宜礼金、宴席标准,组建文明劝导队巡查劝阻低俗祭祀,推动殡葬改革,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雨花石村推行“党支部+网格+生产组”管理模式,建设红十字博爱超市,每月开展“爱心义剪”服务,做好群众“身边小事”。引进蛋鸽养殖基地,预计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产业发展反哺文明建设。

新篁中心社区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建立“小区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物业公司”三方议事机制,通过“紫竹议事会”快速响应并解决居民诉求。横梁社区依托实践站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反诈骗等安全教育与警民恳谈,增强居民安全意识,筑牢社区平安防线。

深化服务惠民,

构建守望相助“同心圆”

在服务群众方面,各社区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构建邻里互助的温暖共同体。

山东社区打造“睦邻山东·益家亲”便民小屋,按功能分区设置共享工具、儿童活动、健康服务等空间。党员牵头开展“邻里敲门”行动,结对关爱独居老人,并通过“家风小课堂”传承优良家风,营造出邻里互助、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四新村党组织有效整合闲置资源,将旧办公场所改造为功能完善的居家养老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暖心服务,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如今的横梁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乡村的每个角落。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街道将继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不断优化志愿服务,丰富文化供给,提升治理水平,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持久动力,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陆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