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风雨交加,无论是工作日或是假期,城市里永远少不了一群电动车上奔忙的身影,他们就是——“骑手”。
今天,把镜头对准他们。

江北“骑手微家”将开放
目前,江北新区共有美团、饿了么、叮咚买菜、盒马鲜生、顺丰同城等外卖配送平台7个,外卖骑手1200多名(全职骑手),日均配送2万余单外卖,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在泰山街道弘阳时代中心二期,这里有很多美食商铺,自然而然也是外卖骑手的聚集地。上午9点,不少商铺虽未开门,但已经陆续有骑手在此等单。
商铺之中,有一家明亮的小屋格外显眼,门头上“小北·骑手微家”几个字显眼而温暖,这就是新建的骑手驿站,即将面向骑手们开放。
这家“小北·骑手微家”面积很大,里面配有饮水机、冰箱、空调等基础设施,目测可以一次性容纳20余名外卖员在此落脚。“调研了很多地方,周边商场几乎都有类似的骑手驿站,就这里目前是一块空白区域,而且附近很多商铺只做外卖,骑手的取餐需求很大,建设这个驿站未来应该会给他们提供很实际的帮助。”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说。
“他们都是‘众包骑手’,也就是兼职的骑手,因为没有固定的站点,日常休息自然也没有固定的地方,这里是他们聚集的重点区域,所以在这里设置驿站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小北·骑手微家”驿站,目前已基本完工。
骑手们喜欢这个驿站吗?
上午十点,在时代中心另一侧的广场上,正聚集着两拨外卖员开早会。“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最重要的是头盔有没有戴好,外出送餐安全第一!”队伍前列的一名小组长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大声呼喊。
早会时间很短,大概只有10分钟,刚一散会,市监的两名工作人员就立马抓住机会,跑进了小哥队伍当中开始进行驿站的宣传。
“师傅,我问一下,这个屋子盖起来是干什么用的啊?”驿站门口,一位老师傅就上前试探性地问道,这位骑手姓周,目测50多岁,兼职跑外卖已有10年。
“是给你们休息用的。”
“不会吧,这么新的地方给我们用啊?”
“这里头会装空调吗,这个天要是能装个空调,进去坐坐也舒服很多。”
“里面能不能接水?要温水喔,烫水接了也喝不了。”
“这里几点关门啊?能不能到晚上10点之后呀?”
老周刚问完,越来越多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冒出来”,还有些骑手站在电动车后面,踮起脚尖好奇地往屋内望去。
“这个驿站很快要投用了,今天希望你们能提供建议。”市监的工作人员说道。
不少骑手听完脸上露出了笑容。“来来来,你问他,他是我们的大哥,他在这片管事。”人群中,有一双手把一位骑手推到了中间。
“我哪是什么大哥,我是岁数大,大家给我面子。”大哥笑笑说,他姓孙,兼职跑外卖8年了,他说相比站点,更喜欢现在这种自由的工作方式。
“我觉得这个小屋子挺好的嘛,冬天也能避避风。可以的话,多摆些椅子和小桌子,大家歇息的时候都有地方坐。还有多安装些插头,在外面跑,最怕手机没电了。”孙大哥咧嘴一笑说道。

关爱,决不能是随口说说
这几年,随着外卖骑手的数量不断攀升,行业的竞争也激烈了不少。“一天差不多两百块钱,早上十点半到晚上十点,下午回家吃个饭睡会儿觉充个电,晚上继续干哎。”骑手老周深吸一口烟笑着说道,眼两侧的鱼尾纹像刀刻那样深。
说起每天送外卖最担心和最讨厌什么,骑手老孙说最担心超时,最讨厌各种护栏和闸机。超时意味着扣钱,而护栏和闸机则会增加他的配送时间。有时候为了过闸机,必须人腿跑起来,年纪大一些的骑手,就费劲不少了。
“你看我这腿,前几年赶时间摔的,骨折打的钉子。”老孙拉开裤腿,小腿胫骨处一条长疤映入眼前,差不多有10多厘米长,我看到后不免有些心酸。
“不过没事,早就好了,接着干!”
快到11点,不少骑手的手机开始陆续响起了接单提示音,他们匆匆地跨上电动车,原本热闹的驿站也突然冷清了不少,突然的热闹和突然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能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节奏。
外卖骑手,这个总在我们生活里来去匆匆的群体,是需要我们多一分理解和关爱的。关爱,决不能是随口说说。
弘阳时代中心即将落成的骑手驿站,承托着骑手们的期待,也是对每一种辛勤付出的尊重。希望它的落成,可以为这群城市“小蜜蜂”带去温暖。

来源|南京发布、南京江北新区
作者江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