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市街道东门街的外卖员张师傅在送餐途中发现一处围墙发生倾斜。考虑到可能对附近居民安全造成威胁,他立即将这一隐患反馈给社区。东门街社区网格长与网格员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设置临时警示标识,并联动相关单位展开紧急处置。从发现到解决,整个过程仅用时2小时。这一高效闭环的处置机制,正是新就业群体作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发挥“哨点”作用的生动体现。
“我们能为社区做的,其实很多!”在鼓楼区,越来越多像张师傅这样的新就业群体正从“服务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融入社区共建。
江东街道腾飞园社区的顺丰快递员张跃,曾在送货时及时救下一位忘关火的独居老人,还带头成立“蓝朋友”志愿服务队旗下的“顺丰小队”,带领50多名骑手为老人提供买菜、清理垃圾和排查隐患等服务。他的快递箱中时常放着反诈宣传单,主动承担起反诈宣传职责。他笑称自己“送美食也送知识,是移动宣传站”。
在挹江门街道,快递骑手刘运雪牵头组建“挹小蜂”义工队。队伍从最初的6人逐步发展至20余人,队员们日常走街串巷时,积极参与清理垃圾等,提醒居民规范佩戴头盔,并特别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幕府山街道创业的电商人王磊,利用自身新媒体运营专长,主动为社区新就业群体和居民举办免费创业讲座和沙龙,分享实战经验、传授实用技能,拓宽大家的思维与能力。
为更精准了解并回应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今年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区街联动的体验式调研。通过近距离倾听,真切了解到新就业群体在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调研发现,尽管社区设立了休息驿站,许多外卖骑手却表示“整天奔波送单,几乎抽不出时间休息”。在身份认同方面,新就业群体也表达出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人叫我们‘小哥’,但我们更希望被大家当作‘伙伴’!”此外,职业压力带来巨大身心负担,如送餐被拦、丢餐赔款等问题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诉求与挑战,鼓楼区以“锋尚鼓楼”品牌为引领,推出一系列关爱与赋能相结合的务实举措。目前已选聘220余名快递、外卖从业人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小区新管家”和“助老送餐员”,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通过“随手拍、马上报”机制,累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300余条。同时,组建“有爱顺丰”“暖橙美团”“蓝朋友”“挹小蜂”“乘风者”等多支新就业群体志愿队伍,队员总数超过105人,常态化参与环境卫生、助老帮扶、安全宣传等社区服务。首批15位“锋尚人物”的故事在驿站“新力量笑脸墙”集中展示,传递社区的敬意与礼遇。
在服务保障方面,鼓楼区融合权益维护、积分兑换餐券、心理疏导等服务,升级“宁小蜂驿站”功能;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合作,首批设立5家“新就业群体心理关爱驿站”,选聘“心理气象站站员”提供专业支持,并将心理课程送进平台企业;通过“锋尚课堂”按季开展政策、技能、文化等主题培训,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综合能力;累计组织安全微宣讲30余场,联动爱心企业为该群体及家属提供免费体检、专项优惠和定制化急救培训,筑牢他们的健康防护墙。
“从前觉得南京是座城,现在觉得是‘家’。送货路上顺带手帮邻居,值!”小哥们的朴素心声,正是鼓楼区基层治理“双向奔赴”的最佳注脚。在这里,每一个奔跑的身影都会被看见,每一份善意都会有回应。最好的社区,是让街巷充满温度,让“陌生人”真正变成“自己人”。
来源: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