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企三新党建 > 新就业群体
“新”心相融 从权益洼地到暖心高地——鼓楼区探索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新实践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18  

数字经济浪潮下,外卖骑手、快递员穿梭于城市街巷,成为托起“指尖幸福”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关系复杂、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劳动纠纷案件同比激增。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鼓楼区成立全省首家区级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该中心创新设立“蜂调语顺”调解工作室作为前沿哨点,开通劳动争议解决绿色通道,并持续擦亮法律援助民生服务品牌,助力实现新业态劳动争议的源头治理。这一系列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坚实的权益“防护墙”,让这些城市的守护者也成为被守护的人。

服务触角抵一线

走进建宁路街道龙湖紫都城二楼的“蜂调语顺”一站式调解工作室,墙上的屏幕正实时滚动播放着典型案例。室内划分出调解登记区、学习培训区、休息充电站和法治宣传书架等功能区域,摆放着《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指南》《人民调解服务手册》以及法律援助联系卡,可为辖区新就业群体提供需求接收、纠纷调处、政策咨询和知识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工作室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多元调解”新模式。

成立以来,工作室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元调解”新模式,整合街道党工委、国资集团党委、金盛集团党委、纺织品商会党支部等15个基层党组织力量,并设立“轮值调解员”制度,每周定期安排专人坐班,接待来访的新就业人员,为骑手们解答工伤保险、薪资计算等高频问题。

专业赋能强质效

没想到休息站里还能学法!”在配有法治书架的“骑手充电站”内,快递员张资拿着《用工须知》手册,成功解决了因派件延误引发的扣款争议。

为提升调解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蜂调语顺”一站式调解工作室积极构建“标准化调解+专业化服务”双轨机制,建立纠纷分级响应模式。工作室联合区人社局开展劳动纠纷专题答疑,组织“情景模拟调解”实训,深度融合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向参训人员系统讲解劳动人事争议的常见类型、处理要点及化解技巧。同时,引入心理咨询师常驻服务,构建起“法、理、情”三维调解体系。参训调解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增强了调解底气,也更有能力依法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红色服务暖民心

蜂调语顺”一站式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组织普法宣传志愿者及调解员开展法律服务5场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超过280人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关注的工伤保险参保流程、待遇享受、法定节假日工资及劳动报酬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专业的解答。工作室已化解欠薪纠纷、工伤认定等劳动争议12起,调解成功率达92%,被骑手们亲切地称为“权益避风港”。

工作室调解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答疑问。

这间工作室,远不止是化解纠纷的驿站,更是紧密连接党心与民心的桥梁。它一端深深扎根于新就业群体,另一端则牢牢系着整座城市的温度与发展。它让曾经在城市中匆匆穿梭的身影,能够安心停靠、扎根成长,从城市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下一步,鼓楼区将继续拓展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多元服务,持续深化“党建+治理”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红色动能,让每一份奔跑都更有底气,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

来源: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