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满,家国同庆。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依然穿梭在街头巷尾,守护着城市的运转。这个双节,各地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以创新举措传递暖心关怀,用细致服务搭建情感桥梁,让“城市奔跑者”在坚守岗位的日子里收获满满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物资保障精准送达,让坚守更有温度。双节前夕,广东多地掀起暖“蜂”热潮,形成跨部门联动的关爱合力。广州市邮政管理部门联合工会深入网点,为快递员送上牛奶、蛋糕等慰问品,并叮嘱大家劳逸结合;东莞市则整合市场监管、镇街等多方力量,将月饼、大米等物资送到一线劳动者手中,让不少快递员直言“跑起来更有劲了”。
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同样精准发力,通过“即来即参与”的活动模式,让骑手在配送间隙就能参加活动,15分钟内完成参与流程,领取暖“新”关爱包,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感受温暖。
各地突破单一送物资的慰问模式,以文化活动搭建情感沟通桥梁,为新就业群体编织节日的温馨记忆。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户外劳动者驿站里,志愿者带领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制作月球灯,在涂鸦创作中讲述中秋节的来历,欢声笑语冲去了工作疲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黄鹤先“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月满华诞 驿家同欢”为主题,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特别活动,来自快递、外卖等行业的新就业群体代表齐聚一堂。“灯谜猜猜乐”的灯谜墙上,除中秋民俗谜题外更融入了配送路线、交通安全等“行业专属”题目。“穿梭街巷送万家,扫码签收笑开颜”等贴近工作的谜面,引得大家踊跃竞猜,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活动,让奔波的新就业群体得以放慢脚步,感受节日温情。
各地不仅关注新就业群体的节日需求,更着眼于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长远发展,用精准服务有效回应诉求。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委社会工作部、沈阳市皇姑区利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驿路同行 玩转双节”新就业群体趣味嘉年华活动现场除了游戏环节,沈阳开放大学还设立了咨询服务点,为有学历提升需求的新就业群体提供继续教育政策解读和报名指引,助力其职业成长。每位参与者还收到爱心商户提供的优惠卡,涵盖10余家商户,折扣力度从8折至9折不等,实实在在的福利让参与者直呼“暖心”。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则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家宴”,20多名新就业群体代表以及望江社区的保安共度佳节。“甬爱之城·蓝色微光”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吕琴说:“骑手和小区保安都是城市生活的守护者,这次团圆宴,不仅是简单的团聚,更是为双方牵线搭桥,希望大家能亲如一家人,彼此理解、互相支持。”
从“被动接受关爱”到“主动参与共建”,新就业群体的身份转变,成为这个双节最动人的注脚。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建的陕西路红骑驿站内,一场 “零距离”恳谈会正在进行。“驿站建好了,卫生问题得重视起来,要是能定个自管规定,再明确责任,大家用着也更舒心。”“新就业群体骨干要带动大家参与‘五闪’微治理。”云岩区委社会工作部与网约配送平台分公司负责人、网约配送员代表们围坐一圈,畅谈对驿站管理、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建议意见,一次次的交流,不仅拉近了党委、政府与新就业群体的距离,更让其感受到“被重视、被需要”的价值感。
从物资关怀到情感慰藉再到价值认同,各地的暖“新”举措正在构建起多层次的关爱矩阵。当城市用真心回应坚守,当新就业群体用奉献回报关爱,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互动,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城市温情篇章。
(本报记者 汤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