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人才 > 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领域先进人物丨18年的社区烟火故事——记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刘红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5-23  

中华门街道双桥新村社区是凝聚历史记忆、充满民生温度的老旧小区。在这里,老人笑容灿烂,邻里互助成风,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扎根基层近20年的社区党委书记刘红的努力。刘红将她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社区,用初心守护万家灯火,在楼宇小巷间走出了一条“枝叶关情”的暖心路。

以心换心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刘红面对社区老龄化程度高、服务需求多元的现状,牵头构建“社区党委—网格支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四级联动治理体系,整合网格员、物业、业委会等自治力量,吸纳辖区单位、民生工作站等资源,形成“一核多元”服务矩阵。通过打造“红色管家”“六事民情工作法”等党建品牌,建立“1+3+N”协商议事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2023年的暴雨夜,面对中牌楼东95号院的险情,她立即冒雨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心中尤其牵挂着80岁独居老人许爱青的安危。当她浑身湿透地赶到老人家中,握紧老人颤抖的双手安抚情绪,帮助老人清理屋内积水时,老人哽咽着说:“丫头,有你在,我心里很踏实。”朴实的话语,凝结着群众最深沉的信任。18年来,刘红总结出“居民突发困难必到、邻里纠纷必到、重要节日必到”工作法。如今,她对社区近1800户居民家庭情况如数家珍,她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镌刻在群众心头。

巧解千结

当社区治理的“解题家”

刘红面对基层治理难题,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创新打造“三把钥匙”工作体系。她在化解双桥新村东苑长达半年的邻里纠纷时,巧用“情感钥匙”,通过近两个月时间里22次上门调解,将矛盾双方变为微信好友,亲如“伯伯婶婶”;凭“智慧钥匙”组建退休党员智囊团,胡星明、钱雨珍等银发先锋成为社区巡逻、老年大学参与及管理的中坚力量;借“共建钥匙”撬动服务联盟,瞄准养老痛点,促成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欢乐时光养老院签约合作,开创南京市“医养融合”工作先河。

针对老年助餐难题,刘红联合宏光厂党委盘活老厂房资源,打造“长者食堂”示范助餐点,提供11元惠民套餐,发动志愿者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日均服务老年群体100人次,让养老从“舌尖”暖到“心间”。

薪火相传

为基层队伍“育新苗”

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送到哪里!”这是刘红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年轻化趋势,刘红创新构建“四梯队”培养机制,在9名平均年龄36.8岁的社工团队中,既当“老黄牛”示范走访技巧,又做“播种机”传授调解经验。在她的带领下,“00后”社工李若彤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计生专干。她通过AB岗轮训、条口责任制等机制,确保业务办理缺位、缓办、不延误。刘红欣慰地看到,社工们遇到问题能够主动解决,并为社区出谋划策,为民服务的薪火正在接力传递。

18年的经验积累,让刘红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更深刻理解。她创新推出“双向服务 桥连万家”党建品牌,通过构建“四连四桥”党建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服务老年群体的新路径。她通过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将健康义诊、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20余项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惠及群众5000余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大学模特队、舞蹈队等特色课程,年均举办文艺汇演、民俗体验等活动30余场,惠及老年学员200余人;带领政法网格员定期开展反诈宣传、政策解读等上门服务,让老年群体生活更安心、更充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8年春风化雨,刘红用真情赢得群众的“勋章糖果”,用实干绘就社区治理的“幸福图景”。从协调破损路面修复到推动首届业委会选举,从365天开放的老年活动室到居民拍手称好的社区食堂,这位把居民“表情包”当作工作“风向标”的社区书记,始终以奔跑姿态践行着“最后一米”使命担当。在她的带领下,双桥新村社区正奏响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

(刘红简介: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千名领先”社区书记、秦淮区优秀共产党员、秦淮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2021—202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秦淮区优秀社区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