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业机智的抢答,有干货满满的案例分析,一场社区服务职业技能“巅峰对决”,赛出青年社工蓬勃向上、昂扬进取的精气神。这是建邺区双闸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展示。
社区工作者是加强基层治理的关键。近年来,建邺区双闸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锚定发展目标和居民需求,搭建阶梯式成长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干,加速锻造专业化队伍,构筑基层治理人才蓄水池。
“以赛促练”展现过硬能力
学思践悟优作风,比学赶超强本领。近日,双闸街道第三届社区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来自街道8个社区的24名青年社区工作者参赛,全方位考量社区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在基层治理中的应变能力。
“作为一名社工,你觉得社区服务和物业服务的差异有哪些,如何让居民对社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你是一名社区书记,社区即将拥有新的服务用房,你觉得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应遵循什么原则,实现什么服务?”在“实景解忧 模拟砺技”环节,重点考察社区工作者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合作能力等。8支队伍抽选情景案例,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多角度展示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痛点,以及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操技能等。
新河社区社工丁杉在赛后分享,知识竞答中的法规政策要点、90秒竞速答题的沉着冷静和不忙不乱、案例分析中共情思考和沟通技巧,这些实战技能将会应用到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工作中。
江湾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婷坦言,大赛中诸多环节把社区的真实场景搬到比赛舞台。比赛中选手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切磋,更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让更多居民了解社工群体、支持和参与社区工作。
“选育管用”锻造全能队伍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承载着基层群众的家长里短和城市治理的千头万绪。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对于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满意度。
双闸街道位于南京市中心区域,城市面貌新,公共配套优。近年来,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入,在这里创业、就业、安居,对双闸基层党建和治理服务工作也有更高期盼和更多元需求。
一支平均年龄34.9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8.3%的社工队伍,成为双闸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如何提升社工的实务技能、专业能力,社区服务与群众诉求如何无缝衔接?两年前,双闸街道坚持“育”字立身,抓培训提能力,重实践提实效,紧盯年轻社工的综合能力提升,以社区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提能,通过创新机制选拔和培养全能型社工人才,激发更多社区工作者的潜能与创造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双闸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涛介绍,在日常工作中,许多社区工作者对专业化培训有着迫切需求。通过技能竞赛,既能给更多社工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又能发现优秀青年社工人才,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近年来,双闸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强化源头储备、强基赋能、激励关怀等方面,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推动更多“青涩新手”快速成长为服务群众“事务能手”。截至目前,双闸街道社会工作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比82.5%,其中初级占比60.8%,中级占比21.7%,近年来有29名社工得到晋升提拔。
“双向奔赴”创新民生服务
社工人才的大量导入与快速成长,促进双闸街道的基层治理不断擦出创新火花。
新亭社区“亭暖夜校”美妆课程上周末开班,网络直播课同步开启。社工刘学静作为本场“班主任”,与居民畅谈美妆小技巧,40分钟观看人数破千。
青奥社区距离最近的莲花北苑和双和园菜场均超2公里的路程,对于老年居民和上班族来说,日常采购成为一个难题。针对这一民生痛点,青奥社区通过复合利用、错时使用社区空间,协调每周四上午开设便民市集,引入商家送服务到“家门口”,多元治理资源在党群中心里汇聚,吹响“党建资源联盟”的“集结号”。
为解决外卖小哥小区“进门难”的问题,升荣社区组织小区人员到兄弟社区学习先进经验,将物业单位、居民代表组织起来商讨对策,成功解答居民疑惑。
“把事情交给小蔡,我放心。”社区工作人员蔡诚所在的网格居民遇到麻烦会请他帮忙解决。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蔡诚在居民中赢得好口碑。如今,蔡诚正在为即将启用的便民站点“邻里工坊”做收尾工作。正式投入使用后,社区将通过站点把共建单位资源分时分段配送到居民楼下。
下一步,建邺区双闸街道将持续深化星辰计划、星熠计划、星火计划等“三星”梯度人才培养体系,以导师带教、以赛促训、轮岗实践等方式,分级分类抓好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实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拓展成长发展渠道。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