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丁甜甜)为践行“金陵志愿红”专项行动,响应8月“助残扶弱行”志愿服务主题,8月26日至28日,“鑫火相传 融爱六合”——2025六合区第一期残障青少年文化融合夏令营成功举办。这场为期三天的活动,是2025年度六合区公益创投项目的重要实践,搭建起文化学习与社会融合的平台,为14名智力、精神残障青少年带来了一次集安全守护、艺术赋能、红色传承与传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成长之旅。
本次夏令营在六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民政局、区残疾人联合会的联合指导下,由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区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办,携手南京审计大学工程审计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逗影(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同落地。
多元课程护航成长 喘息服务温暖人心
本次夏令营以“精准适配、多元融合”为原则设计课程,活动充满趣味与互动性。在安全劳动实践课上,社工与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演示,向青少年普及日常安全知识与基础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艺术素养赋能课成为夏令营的“人气环节”,手势舞创演、彩笔绘心创作、“我心我唱”童声汇等课程,让残障青少年借助肢体表达、绘画与音乐释放内心,其中非遗石头画创作课程更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14名学员用画笔在石头上勾勒出对生活的热爱。
红色基因传承课上,六合区残疾人红色文化研学路线点位-江北新区红色广场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制作“爱国心小夜灯”“闪闪红星背包”,让红色文化在手工实践中浸润心灵;传统文化溯源课则通过手工拓印、剪窗花、五谷杂粮贴画等体验,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活动现场,有一对特殊的母子。吴琼作为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她的孩子潘诗然是南化第四小学的学生,也是一名“小志愿者”,表示非常开心能帮助哥哥姐姐们。“我作为一名社工,也作为一名母亲,深刻体会到这些孩子的家长比我们还要辛苦很多倍。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喘息服务’,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稍微有些休息的时间,同时带孩子们体验此前未接触过的活动。”吴琼感慨道。
“平时孩子在家大多是刷手机、看电视,没什么社交机会,与常人沟通比较困难,难以融入。这次夏令营里,他和熟悉的小伙伴一起上课、做手工,笑得特别灿烂,我看着特别满足。”参与学员家长、南京市六合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刘艳坦言,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收获了快乐,也为家长减轻了心理负担,“真的希望以后能多办些类似活动,我们家长也能 ‘松口气’。”
多方聚力播撒希望 长效赋能照亮未来
此次夏令营是2025年度六合区公益创投项目——“鑫火相传 融爱六合”六合区残疾人社会融入赋能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于2025年4月启动,围绕兴趣赋能、专项服务、文化融合等方面,为全区200名五类残障人士提供精准服务。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3场“六合农民画”兴趣赋能活动,服务30名心智障碍青少年,并制作农民画标准化课程;开展首场法律科普活动,服务听障人士20人次;发动5场基础培训,组建手语志愿者10人团队;组织肢体残疾人文化融合活动1次,服务25人;举办首场肢体残疾人需求分享会。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残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六合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科相关负责人黄敏霞表示,政府除了资金支持外,还注重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监管支持机制。从立项评审、督导支持、培训赋能、成效评估等组合拳,帮助社会组织提升项目设计、执行与总结能力,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落地实效。
从夏令营的短期文化融合实践,到全年常态化的精准赋能服务,“鑫火相传 融爱六合”——六合区残疾人社会融入赋能项目始终以残障群体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政-校-社”协同模式——链接政府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高校的志愿者与专业资源、社区的服务场景与在地力量,通过“轻量化服务+精准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本次夏令营的深入实践中,我们更清晰地捕捉到残障家庭的核心诉求——‘喘息服务’。从家长们的反馈中不难发现,长期照护的疲惫、社交支持的缺失,让许多残障家庭承受着身心双重压力,而本次夏令营提供的集中照护与活动平台,恰好为家长们打开了‘喘息窗口’。”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陈鑫表示,未来项目将继续打造标准化助残课程体系,开展常态化“喘息服务”,联动本地更多志愿者资源,让无障碍理念深植社会各领域,助力更多残障人士突破社交壁垒,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双重提升。(图片由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