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经验
栖霞区延伸养老志愿服务,“敲门”守护空巢老人——敲的是门,暖的是心
来源:南京日报   2025-08-07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李晓霞

“吴阿姨,三伏天到了,我们来看看您!”7月底,敲门声在栖霞区尧化街道王子楼社区响起,80岁的吴邦英老人开门迎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脸上绽开笑容。量血压、理发、修脚……一系列贴心服务在小小的客厅里展开。“你们来,我心里开心得不得了!”吴邦英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道。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栖霞区“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养老志愿服务项目的日常。该区通过引入多元社会力量,持续深化养老服务内涵,让辖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益。去年底,项目入选江苏省社会组织助力“幸福民政”建设优秀案例。

21天坚持,“敲”开老人“心门”

家住八卦洲街道上坝村的陈爷爷患有高血压、癫痫等多种疾病,常年独居的他总是紧闭家门。志愿者张蓉第一次上门时,只看见了冰冷的门板。但她没有放弃,每天准时来到陈爷爷家门前——“爷爷,药有没有按时吃?”“今天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事情?”有时,她还会带些自家的蔬菜挂在陈爷爷家的门把手上。直到第21天,陈爷爷才终于打开家门。自此,家里有了温暖的来访者。

2023年,栖霞区民政局联合爱德基金会创新推出“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以“家庭为本、政府兜底、邻居帮忙、公益助力”为理念,为辖区重点困难老年人送去温暖。项目建立“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慈善资源,为空巢老人编织安全网与关爱网。

志愿者会定期上门探望,陪老人聊天解闷,提供量血压等基础健康检查,提醒老人用药,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除此之外,志愿者还会不定期提供理发、修脚、代买物品、协助打扫卫生等服务,更能在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提供必要帮助。项目通过常态化“敲门”探访、资源链接与资金筹集,为辖区特殊困难老人送去各式各样的温暖服务,并逐步构建起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助网。

引入多元力量,拓宽服务半径

85日,“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迎来新伙伴。当天,由栖霞区民政局、爱德基金会、泰康之家·苏园主办的“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泰康公益捐赠仪式举行,泰康之家·苏园通过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泰康之家专项基金,向项目捐赠29.2万元。现场还为70余位老人举办了集体生日会。

“这笔善款将用于扩大‘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在栖霞区的覆盖范围,深化服务内容,重点围绕长者生日会、重阳节关爱物资以及好故事分享会等方面开展。”泰康之家·苏园总经理王红说。

各方力量的汇聚,让温暖持续升级。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褚朝禹说,两年多来,项目通过引入更多企业资源,丰富“敲门”内涵,让“敲门”更有温度。截至去年12月,项目共链接十余家爱心企业,为老人送去3700份端午关爱物资、3000份夏日清凉物资和7000份健康关爱物资。“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老人需求为导向,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把爱心化作一份份温暖的服务送到更多老人身边。”褚朝禹说。

“好邻居”的守护,不止于“敲门”

近日,家住栖霞街道南炼社区的空巢老人董开霞望着志愿者送来的崭新电饭煲,笑容满面。原来,志愿者在“敲门”后发现董阿姨家的旧电饭煲插头松动,存在安全隐患且使用不便,便将其列为“微心愿”迅速解决。这份贴心的惊喜,让董阿姨真切感受到“敲门”服务的温暖。

这样的“微心愿”行动,是项目深化服务的体现。记者了解到,“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创新设计月度“敲门”主题,每月定期发给志愿者,围绕主题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养老志愿服务。“例如8月,我们聚焦‘健康提醒、夏凉关爱、降燥养生’等主题提供服务,让敲门探访的关爱变得更加具象化。”褚朝禹说。 

目前,栖霞区130多个社区、30余家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参与实施“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自启动以来,项目已累计培育近4000名志愿者参与关爱探访服务,累计为全区9786名老人提供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86万余人次。

“‘栖彩守护·好邻居敲敲门’项目展示了公益协同的价值与力量,特别是政府指导、企业助力与公益组织协同的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爱德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凌春香说,此次“牵手”新伙伴,还将发挥泰康仙林国际医养园区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更多老人提供义诊服务,以“资源互补、优势叠加”的方式丰富服务内涵,让养老志愿服务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