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经验
迈皋桥街社区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 社区治理,居民和城市服务者当“主角”
来源:南京日报   2025-08-14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张大中 黄荣 钟本超

清晨的迈皋桥地铁站广场,志愿者们正忙着整理共享单车;外卖小哥在等待订单的间隙,走进暖心驿站歇脚充电,离开时不忘捡起门边的塑料袋丢进垃圾桶……昨天上午,记者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迈皋桥街社区,看到了这些温暖场景。其背后,是社区创新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和精心打造的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这两项举措有效激活社区治理动能,让邻里关系更融洽、家园更温暖。

“顾阿姨,您这个月又攒了15分,加上之前的积分,能换一桶食用油啦!”在迈皋桥街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笑着将积分卡递给刚结束巡逻的顾成英。作为社区的“老牌”志愿者,顾成英每周都会参与地铁站安全巡逻,积分册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着她持续的付出。

在迈皋桥街社区,像顾成英这样的志愿者已有40余人。社区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进行量化激励:一场理论宣讲得3分,一次环境整治得2分,一次矛盾调解得5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便能兑换大米、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或者体验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更具吸引力的是,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还能享受物业费打折优惠,年底评选“文明家庭”时,积分更是重要参考依据。

这份“看得见的激励”,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志愿服务也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退伍老兵盛荣金组建了“老兵宣讲队”,带着老伙伴们在小区里宣讲政策;退休党员袁双英主动承担起社区暑托班的后勤保障工作,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她说:“积分是鼓励,也是对我们的认可。”如今,从清理楼道杂物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地铁站巡逻到组织文化活动,社区处处活跃着志愿者们的身影。

除了居民志愿者,在迈皋桥街社区的“积分配方”里,新就业群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剂”。今年年初,社区联合周边商户共同成立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将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人群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并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关怀。

79号小区32单元门口堆了不少纸箱,麻烦社区处理下。”一天中午12时,外卖员陈辉在“新就业群体服务群”里发消息并附上照片。不到半小时,社区网格员便回复:“已联系住户清理,感谢小陈!积分+1。”

这样的互动已成常态。新就业群体利用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和“信息员”,发现问题随手拍、及时报,也能获得积分奖励。

而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则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美宜佳超市的24小时暖心驿站,不间断地为他们提供歇脚充电场所;快餐店就餐八折,让他们吃上热乎又实惠的饭菜;中医推拿馆的专属优惠,帮助他们缓解久坐、长期骑行带来的腰酸背痛;网约车司机还能享受到五折洗车的服务。“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过客’,现在就餐时店员都能喊出我的名字,而且我们的积分还可以兑换社区服务,这种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陈辉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从志愿服务的积分激励,到新就业群体的暖心联盟与双向反馈,迈皋桥街社区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让居民和城市服务者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居民攒分、小哥助力,社区“积分圈”圈出治理同心圆。这份立足实际、充满巧思的基层治理“配方”,正持续为社区注入源头活水,营造出更加温暖、安宁、充满希望的家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