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经验
雨花台区:以志愿奉献 以服务成长——一位“萤火引路人”的社区故事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05  

你上一次放下手机,专心陪伴孩子超过半小时,是在什么时候?”在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这个提问让原本低声交谈的家长们瞬间陷入了沉默。

发言者名叫林双,是社区里一位普通的二孩母亲。这一刻,她作为雨花台区“萤火共育”小微志愿服务项目的牵头人,站在居民面前——这是她第一次以“组织者”的身份主导活动。这场旨在为家长答疑解惑的交流会,也标志着她从志愿活动的“参与者”正式迈向“组织者”的全新开端。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在志愿服务中找到共鸣

过去七年,林双的生活被微商订单和孩子的日常填满。为让孩子得到历练,她经常带孩子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两年前,小行社区依托“星星的咖啡”项目,在国际残疾人日举办了一场志愿活动。那时,林双正读三年级的儿子主动走上台,认真朗读起关爱倡议。孩子站在台上的模样专注又真诚,台下观众静静聆听,眼中带着赞许和动容。那一刻,林双的心里仿佛被什么轻轻叩响——她突然意识到,善意原来可以通过如此自然而然的方式,流入每个人的心底。

从那天起,她和两个孩子成了“星星的咖啡”志愿活动的常客。在义卖活动中,林双主动帮忙招呼客人、整理摊位,耐心协助特殊群体融入社区生活。与此同时,她的孩子也与其他伙伴一起学烘焙、做手工,共同排练并参加社区文艺演出。这种被需要、被信赖的感觉,对她来说,远比收到任何订单更让人温暖。不知不觉间,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

从“参与者”到“深耕者”

让善意延伸到更多角落

在“星星的咖啡”项目里找到归属感后,林双的心里仿佛安装了一扇敏锐的“雷达”,开始不自觉地去留意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区里的老人,渐渐成了她和孩子们心中一份温柔的牵挂。她会带着孩子们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当孩子们轻声唱起《小美满》,老人们跟着节奏轻轻拍手,眼角漾开了笑意。林双望着这温馨的一幕,一边笑着,一边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她也曾主动上门,帮助一位独居女士整理杂乱的房间;前些日子,她还特意从自己经营的乳胶枕中挑选出一批,捐赠给辖区特殊群体,只为让他们每晚能睡得更安稳。

如今的她,早已不再是那个“等通知才行动”的参与者。志愿服务于她,从最初的“完成报名”渐渐变成了“始终放在心上”的日常。这一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寻找”的转变,让她逐渐从“跟着跑的志愿者”,成长为“真正看见需求的热心人”。脸上每一次绽放的笑容、每一滴感动的泪水,都是善意在她心中落地生根的模样。

从“深耕者”到“引路人”

以萤火微光凝聚守护的力量

2024年,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林双加入未成年人守护营地,开始专注青少年网络科普与防沉迷工作。看到家长为孩子网络使用问题发愁,她决心寻找解决方法,主动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在不断实践和总结中,她逐渐掌握家庭成员间沟通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

2025年,雨花台区启动“小微志愿队伍培育孵化”项目申报。小行社区了解到林双在这方面的扎实经验和能力后,鼓励她将帮助家长解决沟通问题的经验转化为项目,并主动提供申报指导。这份支持深深鼓舞了她,在系统梳理思路、精心准备材料后,她所申报的“萤火共育”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主要致力于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家长引导不足及亲子沟通障碍等现实问题。项目落地后,林双便紧锣密鼓地投入首场活动的筹备中,带领着她的“萤火”团队,为众多陷入数字困境的家庭点亮一盏暖灯,指引一条明路。

在小行社区,像林双这样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志愿服务“带头人”的例子,并不少见。社区就像汇聚温暖的“心灵之乡”,始终细心搭建舞台,主动发现那些平凡日子中散发光热的善心人;适时地“递来梯子”,为愿意尝试、愿意奉献的人提供坚实而具体的支持。正如林双从最初陪孩子参加活动,到牵头“萤火共育”项目,这一路走来,社区始终在她身后,稳稳支撑、默默陪伴。这不只是简单地“推动”,而是用心“铺路”,让每一份善意都能自然生长,让每一次小小的行动,最终汇聚成深厚的大爱。

来源:雨花台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