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经验
六合区刘林村:“志愿红”点亮治理新路径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   2025-09-12  

在南京市六合区龙池街道刘林村,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多支志愿服务队深深扎根于田间地头。近年来,该村创新实践“党建引领定向、协商议事聚力、专业社工赋能、志愿服务落地”的治理机制,有效凝聚起曾经分散的“志愿微光”,汇聚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璀璨星河”,成功破解基层治理力量分散、群众参与不足等现实困境,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贡献富有生命力的“刘林样本”。

党建领航定向

把稳基层治理“方向盘”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刘林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将其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以“红色引擎”驱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由11名老党员和退休村干部组成的刘林“YI家”协商议事志愿服务队,凭借多年积累的威望与经验,化身“银发智囊团”与“矛盾调解员”,既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也助力纠纷从源头化解,逐步构建起覆盖全村的“党建+‘金点子’征集+志愿服务”多维网络。

村中闲置空地改造为“微议事点”。

自成立以来,刘林“YI家”协商议事志愿服务队已推动4处闲置空地改造为“微议事点”,有效落实包括“刘家小菜园最优解”在内的一批治理“金点子”,并成功化解邻里排水纠纷等矛盾20余起,实现群众满意度100%

多元共治聚力

搭建群众参与“连心桥”

大人有经验,小孩有创意,治理难题大家一起解!”刘林村创新构建“成人+儿童”双轨志愿服务机制,推动“银发智慧”与“童声力量”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全龄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该村依托“刘林YI家”协商议事平台,打造“童创课堂”金点子征集会,组织9名经过创新思维培训的青少年志愿者担任“童声代言人”,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融入村居治理实践。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策划的“手工体验营”吸引众多家庭踊跃参与,更有家长因此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成功激发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

专业赋能增效

锻造治理创新“强引擎”

志愿服务不能仅靠热情,更需专业方法支撑。”六合区乐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出3名持证社工师驻村指导,全程参与“议题收集—协商议事—多元共治—执行监督”闭环机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从“经验驱动”向“专业引领”转型。在专业力量协助下,“校车安全停靠点”“适老化改造”等民生提案精准对接、推进,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活载体”。

同时,为帮助志愿者更好地履行职责,社工师们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面向成人志愿队,开展矛盾调解技巧、社区活动策划等实用培训,并邀请沟通专家通过真实案例提升沟通效能;针对儿童志愿队,设计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运用头脑风暴、创意游戏等方式,激发“小议事员”的想象力。这些举措有效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小议事员”参与植物拓染文化实践课程。

成效落地生根

绘就和谐振兴“新图景”

刘林“YI家”协商议事志愿服务队始终将村民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从“议”到“行”,把协商成果切实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服务实践。在“金点子”征集会上,村民们围绕刘林家小菜园的规划与维护等议题热烈讨论、踊跃献策,共同确定小菜园的“最优解”方案。会后,志愿者们迅速响应,带头清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闲置土地,并凭借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对小菜园进行科学规划和分区布局。

在志愿者的积极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小菜园的建设中。大家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播种,有人承担浇水施肥,还有人专注日常维护,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为小菜园“梳妆打扮”。这片承载着村民期盼的园地,焕发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刘林村,党建引领有力度、多元共治有广度、专业赋能有深度、志愿服务有温度。一幅“党建红”与“志愿红”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刘林经验”。

来源:六合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