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秦淮区瑞金路街道中山门社区,梧桐的年轮无声记录岁月,也见证了一位社区工作者十六年如一日的深情坚守。树下常有一个温暖的身影——她时而俯身与孩童平视交流,指尖轻柔地拂去孩子手上的泥土;时而驻足倾听家长的育儿困惑,目光中盛满理解与关怀。她就是被孩子们亲切唤作“王妈妈”的中山门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王琤琤。
从22岁的青春年华到如今的社区中坚,十六载寒暑更迭,王琤琤将最美的年华化作滋养幼苗的春雨,以不变的初心在基层沃土上书写了一段充满爱与坚守的动人篇章,更以志愿服务的精神照亮社区无数家庭的未来。
王琤琤为参加社区“博爱中山门”夏令营的孩子佩戴荣誉徽章。
初心笔记
万家灯火,志愿服务照亮成长起点
2009年夏,怀揣理想的王琤琤推开社区关工委办公室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掉漆的旧桌、两把摇晃的椅子和几箱蒙尘的图书。这个朴素的空间,成为她志愿服务的起点。
首周走访令她彻夜难眠:双职工子女趴在冰凉石桌上写作业,胳膊满是蚊虫叮咬的红肿;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反复翻看破旧的漫画书,眼中尽是对知识的渴望;困境儿童小航紧攥皱巴巴的试卷,低声说:“奶奶看不懂,我也不敢问老师……”
那晚,她在笔记本扉页郑重写道:“让社区成为每个孩子的第二家园。”这句誓言如种子深植心底,在十六年间生根发芽。
为摸清辖区108名青少年的真实需求,她开启“白+黑”工作模式。背包里永远装着笔记本和糖果,下班后的敲门声成了许多家庭最温暖的期待。为见到早出晚归的快递员家长,她在初秋凉风中伫立两小时。当那位母亲红着眼眶诉说“连家长会都来不及参加”的愧疚时,王琤琤紧握她粗糙的双手:“从今往后,孩子的事交给我。”
一个月后,那本笔记已被字迹填满——每个孩子的梦想、每个家庭的期盼,都化作她心中最珍贵的蓝图。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最终汇聚成“资源共享、精准关爱”的志愿服务平台,让爱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希望工程
十年筑梦,志愿服务点亮未来之路
“教育是通往未来的桥梁,我们要为每个孩子铺就这条希望之路。”这是王琤琤坚守的信念,也是她推动志愿服务的重要支撑。
为给孩子们争取更多资源,她的足迹遍布全城。经无数次沟通,最终与民建盛庆和慈善基金达成合作,开启长达十年的助学计划。她为每个受助孩子建立专属档案,不仅记录学业成绩,更关注心理状态与成长需求。
在家访中,她发现受助学生小浩为省钱常不吃早餐,面色苍白。王琤琤立即联系社区医院安排体检,并自掏腰包购买营养品。更坚持每周为他辅导功课,陪伴渡过学习难关。渐渐地,小浩成绩稳步提升,脸上重现笑容。
十年来,这项志愿助学计划累计资助学生近百人次,金额达十万元。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被改变的人生:有的孩子考入重点大学,在知识海洋扬帆远航;有的成为基层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还有的加入志愿者队伍,将这份爱心持续传递。
王琤琤亲切陪伴孩子们一同制作建筑模型。
心灵守护
志愿陪伴,治愈成长中的每一道伤痕
在众多孩子中,小宇的故事尤为动人。父母离异后,她与重病的父亲、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初次见面时,小宇躲在奶奶身后,眼中写满不安与自卑。
王琤琤不急不躁,每天抽空家访,有时带一本绘本,有时带一些零食。渐渐,小宇开始期待“王阿姨”的到来。直到有一天,王琤琤在小宇作文中读到:“我没有妈妈了,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她的心被深深刺痛。
她立即联系心理老师为小宇提供一对一辅导,同时给予更多陪伴。在她的呵护下,小宇逐渐打开心扉,在学校交到朋友,还主动加入社区“小小志愿者”队伍。中考前,小宇因压力想放弃,王琤琤每天下班后为她辅导,以耐心讲解和温暖鼓励助她重拾信心。最终,小宇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高中,诠释了“爱能创造奇迹”。
梦想营地
志愿服务为童心插上飞翔的翅膀
每逢假期,社区的“小候鸟”成了王琤琤最牵挂的人。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萌生了创办夏令营的想法。
为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持,她先后拜访七次。前六次均以“专业场所不便开放”被婉拒,但她没有放弃。第七次,她带着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我的航空梦”画作登门。负责人被她的执着与真情打动:“就冲您这份心,我们破例一次!”
开营那天,王琤琤清晨六点就到社区检查每一个细节。当孩子们第一次触摸真实航模,眼中闪烁惊喜光芒时,她悄悄转身拭去泪水。随后日子里,她带孩子们在博物馆挥毫、在地质中心探索、在运动场上挑战,每一刻都成为孩子记忆中闪光的珍宝。
当她发现女孩小婷因缺运动鞋拒绝参加时,立即骑车买回新鞋。看着小婷雀跃的身影,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闭营时,小婷送她一幅亲手绘制的画像,背面工整写着:“谢谢您让我看见更大的世界。”
如今,“博爱中山门”夏令营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社区志愿服务最亮丽的名片。家长们都说:“有王书记在,我们一百个放心!”
王琤琤在夏令营活动中陪伴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引领新时代关工新风尚
十六年光阴荏苒,王琤琤从青涩社工成长为优秀社区书记,但守护少年的初心始终未变。她创新提出“党建带关建”工作思路,整合“五老”人员、党员志愿者和专业社工力量,构建起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关爱网络。
她牵头打造的“中山门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已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每天放学后,这里充满欢声笑语,志愿者们耐心辅导作业,带领开展丰富活动。更重要的是,她通过“红色教育进校园”“法治宣传进社区”等志愿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种子。
“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温饱、学业,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王琤琤常对同事们这样说。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关爱行列:退休教师担任辅导老师,社区医生开展健康讲座,居民自发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的溪流汇成江河,滋润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如今,中山门社区的青少年正如春日幼苗,在王琤琤和志愿者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他们中有的品学兼优,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以行动回报社会。这棵爱的梧桐,已枝繁叶茂,荫庇一代又一代少年。
十六年护苗路,一颗赤子心。王琤琤以社区工作者的坚守与志愿服务的热忱,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如灯照亮少年前路,如桥连接孩子的今天与明天。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与行动,守护更多孩子的成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更精彩的志愿服务篇章。
(王琤琤简介:女,中共党员,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中山门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瑞金新村社区党委副书记、书记。先后获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巾帼岗位明星”、秦淮区2022年度优秀社区书记。在王琤琤带领下,其所在单位荣获江苏省文明社区、南京市文明社区、法治秦淮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来源:秦淮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