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经验
梅园新村社区:志愿微光,点亮最美社区
来源:南京晨报   2025-09-19  


街道供图

在南京的中心城区,有这样一个社区,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被不少人知晓。

今年6月,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梅园新村社区榜上有名,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该街道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志愿服务、邻里互助“需求侧”,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构筑志愿基石

近年来,梅园新村社区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为引领,创建“小红梅”社区志愿服务站、小红梅雷锋学院和志愿者国际论坛,每月走访调研、每周开展活动,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共建做单”模式。

梅园新村社区创新探索慈善赋能治理新路径。以党建联建、协调共建强化资源整合,成立南京首家街镇级社区慈善基金,构建1个主阵地、2个广场、3个园区、多个点位“1+2+3+N”实体公益空间,每年开展2个以上普惠型本地化项目,相关做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创新红色文化融合治理新机制。此外,社区还深入挖掘辖区红色文化资源,连续9年开展青年夜校、信仰生活会,开发长江路初心之路、“梅”好中国节、小红梅青少年成长营等特色文化项目,提供高品质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

多元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志愿服务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在梅园新村社区,它是实实在在解决居民生活难题的行动。社区坚持每月走访调研、每周开展活动,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共建做单”的贴心服务模式。

为守护“夕阳红”,社区与东部战区总医院联合设立“梅园家庭病床”,43年如一日,50人的专家团队每周上门巡诊,为1830名老人、残障人士建立健康档案,累计义务诊疗3.5万人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在关爱青少年成长方面,社区汇聚多方专业力量,建强“党团队一体化”阵地、组建“五老”青少年帮扶小组、开设“红梅军魂”寒暑假期托管班,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为筑牢社区“安全网”,由21名法律明白人、10个平安志愿者组织和575名平安志愿者组成“红梅前哨”调解组,常态化巡查走街串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依托辖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社区打造“梅好文化生活”品牌,开发100条主题行旅路线,推出“走读梅园”等特色文化项目,让居民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创新打造“红梅巷语”全域实境课堂,串联红色场景,年均开展20余场“情景”宣讲,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精细管理,培育志愿生态

为让志愿服务成为扎根社区的“常青树”,梅园新村社区党委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体系。制定《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实现全链条管理,让每个环节有章可循。

邀请大学教师、网络大V、资深文化工作者担任志愿导师,指导志愿服务和项目孵化,让每一个创意和想法都能得到专业赋能。成立“志愿服务议事团”,组织居民代表当“裁判”,用“人气指数”“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为志愿服务项目评星定级,公开公平公正评选“优秀志愿者”,让志愿者的付出被看见、被尊重。

如今,梅园新村社区已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23个志愿服务小组,注册居民志愿者2611名,占常住人口32%,他们累计服务时长69446小时,用点滴行动编织起温暖有力的志愿服务网络,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共享“梅”好生活。通讯员 钱宇骁 林少丹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