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夜巡时注意电动自行车是否上锁;夜不闭户的厨房里,煤气炉、电磁炉是否关闭……”10月6日凌晨1时开始“志愿凌晨巡”的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太平村社区城中村夜巡队队长康宁,向一同上岗的夜巡队员交待夜巡的注意事项,拉开了凌晨1时至5时的4个小时平安志愿巡逻。
近年来,燕子矶街道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服务功能,促进燕子矶街道平安志愿者分会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该分会打造1+4+X架构的“幕燕守望”模式,形成政府、社区、行业和特色4大类、36个平安志愿者服务站。自2014年7月,街道连续134个月未发生“两抢案件”(抢劫、抢夺)等暴力性犯罪案件,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动力来自哪里?“有组织、能坚持、育文化、善创新是根本。”燕子矶街道办事处主任程海博说。自创立“幕燕守望”平安志愿组织以来,他们以“缘起—探索—升华—成效—创新—保障”为脉络,积极推进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从“党员带热心群众,热心群众带一般群众,一般群众成为热心群众”的循环发展中,志愿者队伍从2014年成立时的106人,到壮大至今的8240人,增长近80倍;驻区436家单位“不但看好自己的门,还要管好门前的事”,织就了一张“从街头巷尾生长出来”的群防群治精密网络。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从76%跃升至99%,万人发案率下降超60%,昔日的“化工重镇”已蝶变为令人安心的“平安新城”。协会根据社会发展与安全的需要,孵化了“志愿凌晨巡”“幕燕守望岗”“祥和热心人”“解忧杂货铺”“法律零距离”等一系列叫得响的平安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还持续拓展服务内涵,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推动“志愿+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单一治安守护向全域民生服务的嬗变。
“被居民需要,是我坚持10年夜巡不变的初心。”荣获2021年度“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因小儿麻痹症留下残疾的康宁说起他的十年坚守。同样因为居民需要,祥和雅苑社区党委书记曹秋荣带领居民开启了“智慧巡防”模式,让平安志愿服务提档升级。
“平安文化教育人,是志愿服务不竭的动力。”燕子矶街道平安办主任刘小军说。协会组织以“人人争当志愿者,建设平安燕子矶”为主题的志愿知识、书法摄影和文艺创作等系列竞赛活动,建成南京市第一家平安志愿服务宣传教育馆——“慕燕守望”平安志愿者服务宣传教育馆,让平安志愿者有了心灵的家园。5个平安志愿服务微信群,每月两期《平安志愿工作简报》,引导志愿服务成为时尚和潮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分享快乐”成为群众生活的常态。
“将平安志愿服务工作融入街道新城建设、拆迁拆违、环境整治等工作大局,是燕子矶街道平安志愿服务的宗旨,也是全区所有平安志愿组织的共识,推进了群众对平安栖霞建设的认可度、信任度和参与度。”栖霞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俞正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