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通讯员 陈鑫 陈千宝)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残障群体共享传统医学福祉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日,南京江北新区率先探索“中医养生+精准减重”助残新模式——由南京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指导,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江北新区聋人协会发起的“鑫火相传 益起养生”—南京江北新区无障碍医疗志愿服务平台系列活动正式落地。这项活动既是江北新区社会组织青年创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陵志愿红”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体质监测、体重管理等特色服务,为9名听障人士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助力江北新区残疾人健康服务更加精准化、专业化、文化化。
手语搭桥梁: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米”
活动在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首日,为畅通与听障人士健康沟通的“最后一米”,国家通用手语培训成为关键一环。来自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手语老师吴云亮,创新采用动画演示+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复杂手语动作拆解,细致讲解。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专注学习模仿,反复练习,互相纠正手势动作,交流心得。此次培训显著提升了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与听障人士的沟通能力,更让听障人士深切感受到社会对其需求的重视与关怀。
中医解“重”忧:体质辨识开启精准健康之路
中医养生沉浸式互动课上,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王怡以“体质与体重管理”为主题,带来专业生动的讲解。她借助图文展板,对比痰湿、气虚、湿热等常见体质特征,展示茯苓、荷叶、山楂等药食同源药材,并结合听障人士生理特点,深入解析“肥胖与体质失衡”的关联。
为增强理解,王怡医生创新运用“触觉+视觉”教学法:让学员触摸药材纹理、观察舌苔对照图,同时配合手语讲解,将“脾虚湿盛型肥胖需健脾祛湿”等专业理论转化为直观认知。互动环节,现场变身为“中医工坊”,艾草、藿香、陈皮等药材清香弥漫。在王怡医生指导下,大家认真挑选药材填充香囊,封装养生茶包。一位听障人士用手语兴奋地表示:“原来药材能做成这么好闻的香囊!”亲手制作的过程,让听障人士切实感受到中医的温度,也在欢声笑语中架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
文化添活力:传统功法助力科学减重
本次活动以中医体质辨识、体质监测和体重管理为核心环节,分三个阶段专业化推进,为听障人士带来切实的健康改善。医护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手段进行细致体质辨识,并借助现代体脂检测设备深入分析身体状况,据此精心制定涵盖饮食、运动、作息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运动指导方面,工作人员借助健康锻炼仪器,通过手语与文字耐心讲解使用方法与要点,帮助掌握科学运动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听障人士通过安全锻炼,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
长效护健康:构建残障群体健康服务生态圈
此次活动并非一次性干预,而是充分体现了“全周期管理”理念。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包含中医师、营养师、康复师的多学科专业团队,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他们协助听障人士完成各项检查,耐心解答健康疑问,并在后续训练中持续跟踪关注。一位参与活动的听障人士用手语激动分享:“以前不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现在有了中医专业指导,我对未来健康生活充满信心。”
南京江北新区鑫火相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沈溢表示:“此次‘鑫火相传 益起养生’活动,将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为江北新区听障人士提供了精准、专业的健康服务。未来,中心将继续依托江北新区社会组织青年创益计划,拓展更多形式的中医养生助残公益活动,推动中医文化惠及更广泛残障群体,为构建健康、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